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笔记>二级笔记

2006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总复习(六)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0月23日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
     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双方的代表;
 协商、谈判、签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与劳动者。
    2.内容不同
 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的利益和义务为内容,可以涉及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
 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3.功能不同
 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
 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约定的? 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所以,集体合同的法律效率高于劳动合同。
     5.原则不同
 集体合同是平等合作,协商一致?
 劳动合同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6.格式不同
 集体合同包括:劳动条件标准部分,一般性规定,过渡性规定,其他规定?
 劳动合同包括:法定条款,约定条款
     7.程序不同
 集体合同有:签字后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劳动合同有:双方签字立即生效?
 8.期限不同
      集体合同有:定期
      劳动合同有:定期,不定期,完成一定工作的
 调解的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
 调解委员会的3个组成:(1)职工代表;(2)用人单位代表;(3)工会代表。
 调解委员会的职责:(1)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处理本单位的劳动争议,回访、检查当事人执行调解协议的情况,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2)开展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1)自愿原则;包括: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履行协议自愿。(2)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包括:劳动争议发生后,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调解或仲裁,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止;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都可提出申请仲裁的请求,调解委员会不得干涉;劳动争议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反悔,不愿履行该协议的,仍享有提请仲裁的权利,对此,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拦和干预。
 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1)申请和受理;(2)调查和调解;(3)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   调解协议书与调解意见书不同,调解意见书就调解委员会单方的意思表示,仅就一种建议性的文书,对争议双方没有约束力;而调解协议书就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经当事人签字,就应自觉履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为30日,即调解委员会应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构成: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一次裁决原则、合议原则、强制原则、回避原则、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1)申请和受理。(7日、15日)(2)案件仲裁准备。(3)开庭审理和裁决。(4)仲裁文书的送达。(15日内不向法院起诉,即生效。)   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为60日,即提出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仲裁裁决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做出;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延期不得超过30日。
 劳动争议的分类:按争议主体划分,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按争议性质划分,权利争议、利益争议。按争议的标的划分,劳动合同争议、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发生的争议。
 信息沟通形式: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纵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一个完成的员工沟通,总就包括下列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受者。员工沟爱的程序:形成概念;选择与确定信息传输语言、方法、时机;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信息说明、解释;信息利用;反馈。
 信息沟通的作用:(1)组织和个人提供信息发出者所预期的目标、情报、资料、知识。(2)组织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实现行为统一、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工具。(3)信息沟通就实现企业管理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状态转化的基本手段,企业组织的有序程度及其状态与信息沟通程度直接相关。(4)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5)实现有效激励的手段。
 降低沟通障碍的干扰:(1)员工沟通不能独立于员工性格特点而孤立存在,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交往习惯等诸种人格特征都可能形成沟通障碍。(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
 劳动争议预防的措施:(1)强化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劳动法制观念;(2)强化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3)强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管理;(4)强化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体制;(5)完善我国的劳动立法。
 制定劳动争议预防工作计划:(1)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体制,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在既定的生产经营和增长水平的条件下,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2)制定员工沟通实施计划,包括:建立必要的员工沟通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在沟通中的职责;规定员工沟通工作目标,建立员工沟通报告制度;选择确定员工沟通方法。
 工作压力产生的8个原因:
过重的工作负荷、
时间紧张、
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和素质、
不清晰的制度环境、
责权不清、
职责不明、
分工协作状态、
价值观冲突。
 挫折的表现,行为特点: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忧虑;固执;妥协
 沟通的方法:劝告;安抚、劝慰;鼓励沟通;重新定向。
 劳动卫生规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防止粉尘危害;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防止电磁辐射危害;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通风和照明;个人防护用品和生产辅助设施;职业病防治。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工作:矿山进下作业;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建筑业脚手架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标准以上的负重作业。
 执行女职工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特殊保护: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期保护。
 女职工特殊保护设施: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
 执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16周岁);禁忌劳动范围;对未成年工实行定期健康检查;使用未成年工实行登记制度;对未成年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