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主持: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朱建军
嘉宾:京润水上花园别墅创始人李若弘
地点:清心居茶馆
主持心语
社会心理学中的许多研究都和友情有关,比如研究什么让人们互相喜欢,或互相厌恶;研究为什么人会愿意帮助别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更愿意帮助别人;或研究人的合群行为等等。但是,真正的友情是什么?即使是心理学也并不能够完全说清楚。也许,永远也不可能说清楚,即使心理学能清楚地知道影响人的合群行为的全部因素,也不可能传达友情的体验。爱情是不可说的,一说就是错,而实际上真正的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尽管“一说就是错”,我们还是会愿意去说,因为这种感情还是非常美好的,正如古诗所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就友情的话题,你可以发现很多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说,英国著名诗人赫巴德认为:“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中国古话则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从这点上来看,先人似乎早早就为友情打上了“实用”的烙印。不少管理学者认为中国的商业思维严重不发达,但是在友情的交换原则上却显得“先知先觉”。
当中国企业竭力汲取西方优秀管理方法之精华时,中国企业家对于友情概念的理解,是否会有所变化?友情之于企业究竟能够带来多大影响?如果你是企业家,你会怎样编排自己的友情年谱?
友情靠什么维系
朱建军:从心理学上来说,人是一种合群动物,合群动物有交往的本能。与合群动物相对的是孤独动物,孤独动物是没有友情需求的,比如说鹰和老虎。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朋友,那么时间长了这个人的心理肯定会受影响。很多人不管他处于什么状态,如果真要把他放到孤岛上,即使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他也肯定受不了。当然,每个人对友情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李若弘:是的,不同阶层的人对友谊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自己过去就与农民交往过,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很纯朴的。有什么事情,只要能够帮得上忙的,都会主动、尽力地去帮,是一种“施恩不图报”的做法。不像现在有些人,帮助别人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报,友情被扭曲成了交易,不像过去的工人、士兵之间,情谊义气味更浓一些,但也都比较纯朴,“礼尚往来”的事情很少。
朱建军:你觉得什么样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
李若弘:真正的友情最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要建立在爱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上;第二,不愿意给对方带来麻烦,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考虑到对方,而不是为了私利而强求对方。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相反,酒肉朋友的数量就很多,吃个饭,聊聊天,在不影响双方利益前提下的一般交往,其实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真正的朋友还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一般的朋友不会给你提太多的意见,因为他对你的责任心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朋友,才会直接告诉你哪些地方需要改善。一个人越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越需要许多真正的朋友给你提出更多建议。
朱建军:也就是说,真正的友情中,对利益交换的因素考虑得很少甚至没有,但是替对方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不过,虽然说起来是要无私为别人着想,但如果总是一个人无私地为了另外一个人考虑,而另外一个人并没有这样去想,那这种友情也很难维持下去。
友情还需要真诚,当然不是什么都不顾,不是盲目的真诚,这就意味着双方要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朋友之间在某一个方面总是非常相似,比如说一个人的性格中有30个侧面,那么他所结交的朋友至少在其中一个侧面跟他是相似的,不管两个人表面上看差异有多大。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友情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比较注重的是表面的东西,比如说跟这个朋友玩的时候是否高兴,甚至是这个朋友看起来是不是比较帅,因为这样一来跟他出去就好像显得很有面子。当然,这也不是年轻人的错,只是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就会更注重内在的东西。
李若弘:有句古话说“万事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当一个人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时,他很难做到无私地帮别人考虑问题。而像我们这样事业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政府机关或者各个企业都是合作的关系,所有事情都是可为可不为,这时候对友情的看法自然也就简单了,变得纯了。
朋友知多少?
朱建军:建立友情有很多种办法,你在交朋识友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
李若弘:我想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格的魅力。举三个反面例子:人很纯朴,但是缺乏沟通能力,这样的人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因为无论是他想帮别人还是别人想帮他,都缺乏理解的前提;又或者是口才非常了得,能言善辩,能把死鸟说成活的,但是这样的人做事能有谱吗?第三个,既会沟通,也能够踏踏实实干活的人,但是做事缺乏规划,没有清晰的理念,那么他就只不过是一介勇夫。因此,只有综合了纯朴、沟通、远见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了良好的人格魅力,才是企业家建立真挚友情的基本前提。
朱建军:交朋友首先要使自己以一个合适的形象出现,社会心理学管它叫印象形成。就是说,你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在别人眼中留下印象。建立短期的良好印象比较容易,因为可以借用一些技巧;但是要建立长期的良好印象,就必须靠综合修养。
李若弘:技巧性的东西毕竟不是长久的,你可能欺骗别人的眼球,但是眼球效应是很短的。人是喜欢回味的,优秀厨师之所以受人欢迎,就是因为他用手艺做出来的美食总是让人回味。如果今天你去骗了别人一圈,过两天就换了一副面孔,这样是不可能成为长期的朋友的。
朱建军:那你觉得修养是靠什么练出来的呢?
李若弘:靠家庭教育、阅读、起起伏伏的经历、挫折的磨练以及自己的追求,这些东西综合到一个人身上以后,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而并不需要刻意地表演出来。其实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过去的教育,他们总在向我灌输“施恩不图报”、“君子相交淡如水,小人结交甜似蜜”等等传统的正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