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 案例分析题 (每题24分,共5题,共120分)
31、某施工单位承建31km一级公路路基工程(重交通),包括路堤填筑、路堑开挖、半填半挖路基施工、路基支挡与防护砌筑等工作内容。其中,K2+300~K2+672为半填半挖路基,其典型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浆砌片石挡土墙高度2.8~4.1m,该地段土质为碎石土。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部分内容如下:
①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半填断面的原地面处理好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挖半挖断面。对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
② 原地面横坡为1 :5~1 :2.5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方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小于规范值,内倾坡度4%,以防出现纵向开裂。
③挖方部分按要求对路面下80cm范围的原状土进行超挖回填处理,确保压实度达到95%,以减少路基差异变形。
④ 填筑时,必须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特别要注意填、挖交界处的拼接,碾压要做到密实无拼痕。
事件二:挡土墙施工内容包括:A-基坑质检;B-基坑开挖;C-基础施工;D-墙身砌筑;E- 墙背回填;F-伸缩缝与沉降缝施工。在挡土墙墙背回填过程中,2024年1月23日13点21分发生坍塌事故。事故现场的项目经理立即拨打110与120急救电话。并展开救援:1 4点37分项目经理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发生了9人伤势可能较重、4人伤势可能较轻的挡土墙坍塌生产安全事故,同时汇报了现场救援的基本情况;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于14点55分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如实进行了报告。事故调查报告组最终确认事故造成10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损失380万元。
【问题】 1 .写出图1中构造物M的名称。图1中已标出的各组成部位中,首先应施工哪个部位? 2.逐条判断事件一中的施工方案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施工方案。 3.该路段挡土墙施工是否需要搭设脚手架?若要搭设脚手架,该脚手架是否单独计量? 4.写出事件二中挡土墙施工工序(写出代号即可,如CDE)。 5.写出事件二中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项目经理对该坍塌事故是否涉嫌迟报与谎报?
1、M:土工格栅
首先应施工截水沟。
2、①正确。
②错误。
正确方案:施工方案台阶高度应不大于规范值。
③错误。
正确方案:压实度应达到 96%。
④正确。
3、需要设置脚手架,脚手架不能单独计量。
4、BACDFE
5、属于较大安全事故;项目经理存在对该坍塌事故迟报。
32、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地质岩性为板岩,岩体节理较发育,地下水不发育。
施工中采用的开挖方法: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IV级围岩采用二台阶法:V级围岩采用环
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其施工工序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穿越区域存在煤系地层,其起讫桩号K18+427~K18+440。根据设计文件。该隧道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为1 .5m³/min。
图2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注:A-环形导坑开挖; B-下台阶左侧开挖;
C-上部核心土开挖;D-仰拱开挖;E-下台阶右侧开挖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穿越煤系地层时,地质超前预报单位对隧道实施地质超前预报时,以地质调查
法为基础,以M预报方法为主,结合物探法进行预报。每次预报长度为50m。
事件二:当隧道施工到K18+430时,测得掌子面回风流附近瓦斯浓度为0.45%,实测最大
风速为0.25m/s。项目部的做法如下:
①爆破作业中,采用煤矿许用的炸药和煤矿许用的电雷管,并进行反向装药。
②爆破网路采用串并联连接方式。
③钻孔、装药时,采取了不间断通风。
④通风机设置了两路专用电源,并装设了风电闭锁装置。
事件三:施工企业在对项目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以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①隧道内装载机未安装倒车影像装置。
②仰拱未及时封闭成环。
③初期支护连续2榀拱架双侧拱脚同时悬空。
【问题】 1 .写出事件一中M预报方法的名称。按照地质超前预报长度划分,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属于哪一类? 2.根据图2,写出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的正确开挖顺序(写出代号即可,如ABC……)。写出D工序的紧后工序。 3.根据背景资料,该隧道为哪类瓦斯隧道?逐条判断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4.写出事件三中的重大事故隐患(写出编号即可,如①……),并写出其易引发的事故类型。判断事件三中专项安全检查的费用是否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1、M 为超前钻探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属于中距离预报。
2、开挖顺序:ACBED 或 ACEBD
D工序的紧后工序为仰拱初期支护。
3、属于高瓦斯隧道。
(2)①不正确。
正确做法:爆破作业中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严禁反向装药。
②不正确。
正确做法:爆破网络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不得并联或串并联。
③正确。
④不正确。
正确做法:通风机设置两路专用电源,并应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和甲烷电闭锁设施。
4、(1)重大事故隐患为②③
(2)易引发的事故类型为坍塌;
(3)专项安全检査的费用在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
33、某施工单位承建10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所处路段横断面形式为半填半挖和路堑,当地年降水量为650mm。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路面基层施工采用42.5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通过重型击实试验可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为2.35g/cm3,压实度标准采用98%。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材料的组成设计工作,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按照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参数确定的流程组织实施,其中生产配合比设计完成了确定料仓供料比例、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等技术内容。
事件二:施工单位在组织实施沥青面层施工时,采取了以下做法:
①由于施工单位下面层施工在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案等方面与以往本单位承担的其他类似工程完全相同,因此决定利用其经验和结果,不再铺筑新的下面层试验路段,并报监理审批。
②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主要根据拌合站的产量和当地气温条件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输车的车厢内保持干净,涂防粘薄膜剂,运输过程中覆盖棚布。
③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梯进式施工作业,两台摊铺机的纵向间距控制在30~50m,两幅横向有50~100mm宽度的重叠,且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高程、摊铺厚度、摊铺质量。
事件三:施工单位(承包人)根据招投标文件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将本工程的沥青路面面层摊铺施工分包给了符合要求的分包人,承包人还与某劳务合作公司签订了劳务合作合同。工程竣工后,分包人以及劳务合作公司均向承包人和发包人提出申请施工分包业绩证明的要求。
【问题】
1 .写出图3中A、B构造物的名称。
2.计算路面基层施工需要备料的水泥量。(单位:吨,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补充事件一中生产配合比设计还应包含的其他两项技术内容。
4.逐条判断事件二中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5.承包人和发包人对分包人和劳务合作公司提出申请施工分包业绩证明的要求是否支持?若不支持,说明理由。另分包人和劳务合作公司各自承担工作的施工方案分别由谁负责编制?
1、A:边沟
B:渗沟
2、体积:11.75×10000×0.32×2=75200m³
混合料生产质量:75200×2.35×0.98=173186t
水泥用量:173186-173186/(1+0.05)=8247t
3、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4、①不正确。
正确做法:需要重新铺装新试验段。
②正确。
③不正确。
正确做法:两台摊铺机的前后间距宜不大于10m。
5、分包人有权与承包人共同享有分包工程业绩。分包人业绩证明由承包人与发包人共同出具。劳务合作不属于施工分包。劳务合作企业以分包人名义申请业绩证明的,承包人与发包人不得出具。
分包可以由承包单位或者可以由分包单位编制,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和承包单位负责人签字。
劳务应由施工单位编制。
34、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跨海桥梁工程,全程6.8km。单幅桥宽16.5m、非通航孔桥为50m和70m跨径的连续梁桥,上部结构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通航孔桥为80m+166m+168m+80m四跨一联的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为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全线上部结构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工艺。节段梁在预制厂集中预制,存放3个月后,采用驳船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通航孔桥节段梁预制模板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暂缺。)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通航孔桥主墩0号采用大直径钢管立柱+型钢梁支架法现浇,钢管立柱支承在承台顶面。1号节段是第1块预制节段,采用浮吊安装,其他节段梁采用桥面吊机悬臂拼装。边跨无法采用悬臂拼装的节段梁采用水中钢管桩+贝雷梁支架法配合浮吊拼装,该处水深12-15m,海床40m厚度范围内的地层依次为淤泥,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和圆砾土。
事件二:桥面吊机悬臂拼装工艺流程如下:吊机安装及调式→梁段就位→X→节段胶结层涂抹→Y→胶结层养护固化→悬拼预钢束张拉→吊机解构前移至下一节段施工。施工前,施工单位按施工荷载对桥面吊机进行了强度验算,且安全系数不小于2。
事件三:切割多余钢绞线用电弧切割。后张法实测项目有:管道间距还有管道坐标,张拉力,张拉伸长率。
事件四:暂缺。
【问题】
1 .写出图4中模具A、B的名称,图4中节段梁采用的是哪种预制法?
2.事件一中,0号块支架和边跨支架安装完成后是否需要进行预压?分别写出理由。
3.写出事件二中工序X,Y的名称。施工单位还应对桥面吊机进行哪些验算?
4.事件三中,逐条改正预应力钢束加工和张拉基本要求中的错误。补充未列出的一项实测项目,并写出实测项目中的两项关键项目。
5.事件四中,写出C卡的名称,D、E分别是指什么部门?应急预案备案时,还应补充哪些材料?
1、A:端模;B:内模
节段梁采用的是短线法
2、(1)0号块不需要预压,对位于刚性地基上的刚度较大且非弹性变形可确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支架,经计算并通过一定审核程序,确认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预压。
(2)边跨支架安装需要预压,宜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3、X:起吊梁段、试拼
Y:临时预应力张拉
还需进行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4、未列出的一项实测项目:断丝滑丝数
主控项目为:张拉应力值(△)、张拉伸长率(△)
5、C卡:应急处置卡
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35、某施工单位投标了新建高速公路工程一标段,全线为整体式路基根据该工程招标文件、《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等资料编制了投标报价,路基工程部分清单子目单价分析数据见表5,其中,《203-1 -a路基挖土分子目机械使用费中机上人员工资占比为"15%",规费率为36%。
施工单位中标后按期开展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路基施工时恰逢雨季,施工单位编制了雨季施工方案,部分施工要求如下:
①雨期路基施工地段一般应选择碎砾石、岩石等地段施工。
②雨期开挖路堑,当挖至路床顶面以上300-500mm时应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施工。雨期开挖岩石路基,炮眼至45角倾斜设置。利用挖方土作填料,含水率合要求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
③每一填筑层表面应做成2%-4%单向路拱横坡以利于排水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下部位应选用透水性好、饱水强度高的填料分层填筑。
事件二:该工程部分路堤为中硬岩石的石混填,施工单位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对每一层压实层的压实质量用B指标进行了检测,每填约3m,高检测了路线中线偏位和C指标。
事件三:某段路基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了工程量清单计量申请、该段路基填筑均为利用土方填筑,其中高路堤填筑及排水沟开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
【问题】
1、补充雨期施工的地段
2、针对事件一中第二条措施有2处错误,请改正。
3、补充事件二中B和C
……暂缺
1、雨期路基施工地段一般应选择砂类土、碎砾石和岩石地段以及路堑的弃方地段。
2、①正确
②不正确。
正确做法:雨期爆破钻孔方向水平。
③不正确。
正确做法:双向坡路拱横坡。
3、B:沉降差
C: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