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潮汐河口疏浚工程,落潮流强于涨潮流,采用耙吸式挖泥船(舱容10000m³)进行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疏浚土质有:淤泥土类、软黏土、松散砂、中密砂。在航道中间有1.2km浅段,标高-7.8m至-9.0m,其余标高在-10m以下(高程全部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平均高潮位为2.8m,平均低潮位1.0m,平均潮位1.9m,河床顶标高-9.0m,疏浚至-20.0m,船舶满载吃水为8.9m。
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人员的原因,发生操作性溢油。船长160m,宽68m,吃水8.9m,事故中无人员伤亡、重伤,此次事故溢油80t致周边水域环境污染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问题:
1.在平均潮位及以上时,能否全线施工?为了确保全潮全线施工,首选疏浚哪里?计算说明理由。
2.本工程采用什么耙头?哪几类土需要加高压冲水?
3.从河流上游往下游施工有利,还是从下游往上游施工有利?为什么?
4.该疏浚工程施工测量测图比例尺取1:10000,是否妥当?为什么?如果合同中约定采用的比例尺与规范要求不一致,则应选择哪个比例尺进行施工测量。
5.施工中发生触礁事故,属于什么事故等级?为什么?
1.航道浅段最浅标高为-7.8m,平均潮位时最浅标高处水深为: 7.8+1.9=9.7m;
挖泥船满载吃水条件下需要的水深为:8.9+0.5=9.4m(0.5m为挖泥船作业富裕深度);
9.7m>9.4m,所以在平均潮位及以上时,能全线施工。
首先选挖浅段,才能确保全潮全线施工。理由如下:
平均低潮位时最浅标高处水深为:7.8+1.0=8.8m;
而挖泥船满载吃水所需水深为9.4m,故必须将浅段标高疏浚至1-9.4=-8.4m及其以下,才能确保全潮全线施工。
2.耙吸挖泥船把头应根据疏浚土类及其密实度选择。挖掘松散砂土选用“冲刷型”耙头,挖掘中等密实砂选用“冲刷型”耙头加高压冲水,挖掘淤泥土类、软黏土选用“挖掘型”耙头。
3.从河流上游往下游施工有利。
理由:在落潮流占优势的潮汐河口和感潮河段也可利用落潮流的作用由里向外开挖,利用水流的作用冲刷挖泥扰动的泥沙,增加疏竣的效果。
4.不妥当。因为航道施工测量的测图比例尺为:1:1000~ 1:5000。
若合同中要求与规范不符,应按照合同专用条款中要求的比例尺进行施工测量。
5.水上交通事故引起水域环境污染的事故:一般事故,指船舶溢油100t以下致水域环境污染的,或者在海上造成5000万元以下、在内河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故该事故属于一般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