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为一级建造师考试《工程经济》科目冲刺的考生们注意啦!备考冲刺阶段,历年真题是掌握出题规律、把握考试重点的“秘密武器”。我们特别整理了2020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考试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助力考生高效复习。通过练习这些真题,考生不仅能巩固知识点,还能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做到心中有数。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份真题资料绝对不容错过,快来一探究竟吧!
2020年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1、某企业拟存款200万元,下列存款利率和计息方式中,在第5年末存款本息和最多的是( )。
A.年利率6%,按单利计算
B.年利率5.5%,每年复利一次
C.年利率4%,每季度复利一次
D.年利率5%,每半年复利一次
A选项:200+200×6%×5=260万元
B选项:200× (1+5.5%)5=261.39万元
C选项:200× (1+4%/4)4×5=244.04万元
D选项:200× (1+5%/2)2×5=256.02万元
2、某企业年初从银行借款1000万元,期限3年,年利率5%,银行要求每年末支付当年利息,则第3年末需偿还的本息和是( )万元。
A.1050.00
B.1100.00
C.1150.00
D.1157.63
则第3年末需偿还的本息和是1000+1000×5%=1050万元
3、某技术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5年,行业基准值为6年。关于该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短于行业基准值,表明资本周转的速度慢
B.从静态投资回收期可以判断该方案前5年各年均不盈利
C.静态投资回收期短于行业基准值,不代表该方案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
D.静态投资回收期短,表明该方案净现值一定大于零
故投资回收期与是否盈利、内部收益率的大小以及净现值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4、某技术方案的现金流量如下表。若基准收益率为10%,则该方案的财务净现值是( )万元。

A.699.12
B.769.03
C.956.22
D.1400.00
第2年财务净现值=-1000÷(1+10%)2=-826.45万元
第3年财务净现值=(1500-600)÷(1+10%)3=676.18万元
第4年财务净现值=(2000-1000)÷(1+10%)4=683.02万元
第5年财务净现值=(2000-1000)÷(1+10%)5=620.92万元
该方案的财务净现值=-454.55-826.45+676.18+683.02+620.92=699.12万元
5、关于基准收益率测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准收益率最低限度不应小于资金成本
B.政府投资项目基准收益率的测定可以不考虑投资的机会成本
C.当资金供应充足时,基准收益率的测定可不考虑投资风险因素
D.基准收益率的测定不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6、某技术方案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台,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满负荷生产时,产品年销售收入为9000万元,单台产品可变成本为560元,销售收入和成本均为不含税价格,单台产品税金及附加为12元,则该方案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是( )。
A.13.33%
B.14.24%
C.35.29%
D.36.59%
1.求产品单价:9000÷10=900元/台。
2.假设产量盈亏平衡点是Q(万台),则有盈亏平衡等式900×Q-12×Q=1200+560×Q,计算得出Q≈3.659(万台)
3.生产能力利用率=3.659÷10×100%=36.59%。
7、技术方案不确定因素临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准收益率固定,某不确定性因素的临界点百分比越小,则该方案对该因素就越敏感
B.对同一个技术方案,随着基准收益率的提高,临界点就会提高
C.不确定因素临界点的高低,不能作为判定风险的依据
D.临界点是客观存在的,与设定的指标判断标准无关
B、D选项错误,临界点的高低与设定的指标判断标准有关,比如对同一个技术方案,随着设定基准收益率的提高,临界点会变低(即临界点表示的不确定因素的极限变化变小)。
C选项错误,通过定性分析临界点所表示的不确定因素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可做出风险的粗略估计。
8、某设备目前实际价值为30000元,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则该设备的经济寿命为()年。

A.3
B.4
C.5
D.6
9、某设备10年前的原始成本是100000元,目前的账面价值是30000元,现在的市场价值为20000元。关于该设备沉没成本和更新决策时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沉没成本为10000元,更新决策时价值应为40000元
B.沉没成本为10000元,更新决策时价值应为20000元
C.沉没成本为80000元,更新决策时价值应为30000元
D.沉没成本为70000元,更新决策时价值应为70000元
10【过期考点,仅做参考】、某施工企业计划租赁一台设备,设备价格为240万元,寿命期10年,租期8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折现率为8%,附加率为3%。采用附加率法计算,每年需支付的租金为( )万元
A.33.0
B.50.4
C.56.4
D.61.2

R=Px(1+N×i)÷N + P×r =240×(1+10×8%)÷10+240×3% =50.4万元
(本题有争议,一般租赁期和寿命期默认是相等的,而本题二者不相等,从实际出发建议N取寿命期10,非官方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11、某工程施工方案的计划工期为350天,对方案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后工期缩短了10天,可实现同样的功能并降低了工程费用。根据工程价值原理,该价值提升的途径属于()。
A.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B.功能提高,成本不变
C.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D.功能不变,成本不变
12、某企业2年前20万元购买的一台设备,累计已提取折旧4万元,现在市场上购买同样的设备需要15万元,则在会计计量时该设备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分别为( )。
A.20万元和15万元
B.16万元和11万元
C.16万元和15万元
D.20万元和16万元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原则。
A.配比
B.谨慎
C.权责发生制
D.重要性
1.重要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2.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 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4.可比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5.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6.明晰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7.及时性原则: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8.客观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 完整。
【老教材说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成本、会计核算中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取坏账准备、采用加速折旧法等,都体现了谨慎原则。
14、施工企业支付给银行的短期借款利息应计入企业的( )。
A.管理费用
B.生产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15、下列施工企业取得的收入中,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是( )。
A.完成施工任务取得的收入
B.提供机械作业取得的收入
C.出租自有设备取得的收入
D.销售建筑材料取得的收入
16、某施工企业与业主订立了一项总造价为5000万元的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3年。第1年实际发生合同成本1600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3000万元,则第1年合同完工进度为()。
A.92.0%
B.53.3%
C.34.8%
D.32.0%
即第1年的合同完工进度=1600÷ (1600+3000)×100%=34.8%
17、下列事项中,会导致企业营业利润减少的是()。
A.固定资产盘亏
B.所得税费用增加
C.管理费用增加
D.发生债务重组损失
其中管理费用增加会导致营业利润减少。
18、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上一年度相比有明显提高,说明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
A.企业管理效率降低
B.更容易发生坏账损失
C.收回赊销账款能力减弱
D.应收账款收回速度变快
19、下列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中,属于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是( )。
A.盈亏平衡点
B.速动比率
C.总投资收益率
D.财务净现值
20、某企业本月产品产量和材料消耗情况如下表。用因素分析法(三个因素的重要性按表中的顺序)计算,本月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是( )。

A.节约5万元
B.增加5万元
C.节约6万元
D.增加6万元
方法2:分步计算
1)无变化时材料费用总额:1000×8×50=40万元
2)产量增加材料费用总额:1200×8×50=48万元
3)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减少材料费用总额:1200×7×50=42万元
4)材料单价上涨材料费用总额:1200×7×55=46.2万元
材料消耗减少对其影响,用42-48=-6w,所以节约了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