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一级建造师 /5.1.2 全面质量管理

5.1.2 全面质量管理

5.1.2 全面质量管理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5.1.2 全面质量管理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一级建造师
所属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5章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5.1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体系/5.1.2 全面质量管理
所属版本:2025

5.1.2 全面质量管理介绍

1.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三全一多样】

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01 10:57:53

5.1.2 全面质量管理考点试题

单选题 1.在企业范围内组建QC小组,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兴致,该措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  )特点。
A .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B . 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C .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
D . 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具体反映,企业中每一个部 门、每一个生产车间、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质量必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量各负其责。具体来说,可以在企业范围内组建QC小组,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的兴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品质。

单选题 2.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中的“三全一多样”中的“三全”指的是()。
A . 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B . 管理内容、管理范围、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
C . 管理范围、参加管理人员、管理效果的全面性
D . 参加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管理效果的全面性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1.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单项管理,而是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综合管理。
2. 管理范围的全面性:优质的产品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产品质量取决于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使用质量。
3.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企业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生产车间、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而“一多样”指的是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即根据不同情况和影响因素,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题目中问的是“三全”,即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范围的全面性、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因此,正确答案是 B 选项。

不定项 3.516.某施工企业为了加强施工质量的全面管理,在单位范围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设立奖励措施,加大技术培训,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该措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 )特点。
A .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B . 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C .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
D . 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三全一多样'包括:①管理内容全面: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②范围全面:设计质量、制造质量、使用质量;③人员全面:包括领导、管理者、工人等。可以在企业范围内组建QC小组,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的兴致,属于参加人员的全面性。

不定项 4.517.在企业范围内组建QC小组,充分调动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兴致,该措施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 )特点。
A .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B . 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C .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
D . 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三全一多样',①内容全面: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②范围全面:设计质量、制造质量、使用质量。③人员全面:每个人。④多样:方法多样。

不定项 5.518.全面质量管理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属于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特点的有( )。
A .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B . 顾客要求的多样性
C . 参加管理人员的全面性
D . 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E . 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三全一多样,内容、范围、人员全面,方法多样。

大咖讲解:5.1.2 全面质量管理

黄明峰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主要从事一级消防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等考试培训。
查看老师课程
赵春晓
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233网校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独家签约网课老师。某“双一流、211”高校副研究员、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
查看老师课程
关宇
一级建造师
硕士研究生,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讲科目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查看老师课程
江慧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5.1.1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1.建设工程固有特性

建设工程固有特性包括明示特性和隐含特性。明示特性是指由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明确要求,隐含特性则是指客体隐含的内在要求,如住宅建筑应采光良好就是一种隐含特性。建设工程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反映了工程质量的优劣。

2.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和建设实施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1)工程投资决策(确定目标阶段)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建设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工程建设需要控制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总体目标。因此,投资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反映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工程勘察设计(决定性阶段)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是根据投资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勘察、设计使其具体化。工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勘察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性阶段。

3)工程施工(关键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根据合同约定、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

4)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施工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设计文件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生产使用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体现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

5)工程保修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维修、返工或更换,由责任单位负责赔偿损失。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对于促进工程建设各方加强质量管理,保护用户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小结】质量形成过程

高频

5.1.3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涉及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供应等多方质量责任主体的活动,各方主体各自承担不同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为了有效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必须由项目实施总负责单位,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施质量目标控制。

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特点和构成

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

(1) 对象:工程项目,由总组织者负责建立;

(2) 组成:与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目标控制体系,共同依托于同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3) 特征:一次性

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同】

3)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结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形成多层次、多单元的结构形态,这是由其实施任务的委托方式和合同结构所决定的。

(1)多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由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在委托项目管理或实行交钥匙式工程总承包的情况下,应由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建立。

第二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常是指分别由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等建立的相应管理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层次及以下:是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材料设备供应等各承包单位的现场质量自控体系,或称各自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2.多单元结构

多单元结构是指在工程质量管理总体系下,第二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以下的质量自控或保证体系可能有多个。

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1)分层次规划原则是指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和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各参与单位,分别进行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规划。

(2)目标分解原则

(3)质量责任制原则

(4)系统有效性原则

2)建立的程序(重点)

(1)确立工程质量责任的网络架构首先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工程质量负责人。一般应包括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项目经理(或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监理机构的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速记提醒:注意大标题排序就是一个题目

(2)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等,形成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文件或手册,作为承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各方主体共同遵循的管理依据。

(3)分析工程质量管理界面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责任界面,包括静态界面和动态界面。

静态界面,根据法律法规、合同条件、组织内部职能分工来确定。

动态界面,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之间、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衔接配合关系及其责任划分。

★速记技巧:动态——单位之间才能动

(4)编制工程质量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总组织者,负责主持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总质量计划。

3.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效地运行,还有赖于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1)运行环境

(1)项目合同结构:只有在项目合同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和责任条款明确,并在严格进行履约的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才能成为各方的自觉行动。

(2)质量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质量控制体系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

(3)质量管理组织制度: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性文件的建立,为质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行动指南、行为准则和评价基准的依据,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2)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源自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设计)

(2)约束机制(取决于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

(3)反馈机制(对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4)持续改进机制(PDCA)

高频

建设工程固有特性、工程质量形成过程

1.建设工程固有特性

建设工程固有特性包括明示特性和隐含特性。明示特性是指由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明确要求,隐含特性则是指客体隐含的内在要求,如住宅建筑应采光良好就是一种隐含特性。建设工程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反映了工程质量的优劣。

2.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和建设实施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1)工程投资决策(确定目标阶段)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建设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工程建设需要控制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总体目标。因此,投资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反映业主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工程勘察设计(决定性阶段)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是根据投资决策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通过工程勘察、设计使其具体化。工程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勘察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性阶段。

3)工程施工(关键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根据合同约定、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通过施工形成工程实体。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

4)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施工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设计文件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生产使用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体现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

5)工程保修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维修、返工或更换,由责任单位负责赔偿损失。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对于促进工程建设各方加强质量管理,保护用户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高频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3.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人机料法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可归纳为人(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1)人因影响
人因影响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中可变性最大的因素。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控制人的因素为基本出发点。作为控制对象,人的工作应避免失误;作为控制动力,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我国实行的执业资格制度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及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从事施工活动的人员素质和能力进行必要的控制。
2)工程材料影响
工程材料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这些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条件,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得当、质量是否经过检验、质量是否合格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
3)机械设备影响


4)方法或工艺影响
方法或工艺是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方法或工艺的先进性、技术措施是否适当,均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施工实际,从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确保施工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5)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指自然环境、技术环境和管理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周边建筑、地下障碍物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因素;技术环境包括施工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设计图纸、质量评价标准等因素;管理环境包括质量检验、监控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

高频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特点和构成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特点和构成

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性质

(1) 对象:工程项目,由总组织者负责建立;

(2) 组成:与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目标控制体系,共同依托于同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3) 特征:一次性

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同】

3)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结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形成多层次、多单元的结构形态,这是由其实施任务的委托方式和合同结构所决定的。

(1)多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由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在委托项目管理或实行交钥匙式工程总承包的情况下,应由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建立。

第二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常是指分别由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等建立的相应管理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层次及以下:是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材料设备供应等各承包单位的现场质量自控体系,或称各自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2.多单元结构

多单元结构是指在工程质量管理总体系下,第二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以下的质量自控或保证体系可能有多个。

高频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1)分层次规划原则是指项目管理的总组织者和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各参与单位,分别进行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规划。

(2)目标分解原则

(3)质量责任制原则

(4)系统有效性原则

2)建立的程序(重点)

(1)确立工程质量责任的网络架构首先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工程质量负责人。一般应包括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项目经理(或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监理机构的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速记提醒:注意大标题排序就是一个题目

(2)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等,形成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文件或手册,作为承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各方主体共同遵循的管理依据。

(3)分析工程质量管理界面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责任界面,包括静态界面和动态界面。

静态界面,根据法律法规、合同条件、组织内部职能分工来确定。

动态界面,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之间、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衔接配合关系及其责任划分。

★速记技巧:动态——单位之间才能动

(4)编制工程质量计划

工程项目管理总组织者,负责主持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总质量计划。

高频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要有效地运行,还有赖于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1)运行环境

(1)项目合同结构:只有在项目合同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和责任条款明确,并在严格进行履约的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才能成为各方的自觉行动。

(2)质量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质量控制体系得以运行的基础条件。

(3)质量管理组织制度: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性文件的建立,为质量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行动指南、行为准则和评价基准的依据,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2)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源自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设计)

(2)约束机制(取决于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效力)

(3)反馈机制(对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4)持续改进机制(PDCA)

添加一建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一级建造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一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