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源分类及其控制
1) 危险源分类施工生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及施工生产过程中危险的根源、可能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状态或行为,或两者的组合。危险源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 的根源,包括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①能量源:变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炸药、行驶中的车辆、作业中的机具。
② 危险物质:一氧化碳、氮气;炸药、氯气、苯、二氧化硫等。
(2)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以及防护措施缺乏或失效的因素。包括:
①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状态) 、②人的不安全行为、③环境不良(环境不安全条件) 及④管理缺陷等因素。
2) 危险源控制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是固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主要采用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包括消除能量源、约束或限制能量(针对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源) 、屏蔽隔离、防护等技术手段,落实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加以控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规避环境不良(不安全条件) ,包括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危险源控制管理基础工作,明确控制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实施考核评价和奖惩等。
2.施工生产常见危险源(对应7.3.2节内容)
1) 高处坠落事故危险源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相对高差)的高处作业面,就存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源。
2) 物体打击事故危险源
施工现场人员受到物体打击造成伤害事故来源于高处物体坠落及物体飞溅。物体打击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天外飞物是物体打击;天外飞人是高处坠落】
3) 坍塌倾覆事故危险源
易发生坍塌倾覆事故的主要危险部位和施工过程有:基坑作业、边坡作业、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防护架搭拆、模板工程搭拆、拆除工程施工、挡土墙施工、物料提升机、塔式起重机、滑模、接料平台、移动操作台等。
4) 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
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状态) 、机械设备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5) 触电与火灾事故危险源
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危险源有:施工现场涉及用电的机具、配电箱与开关箱、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外电防护、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现场照明、电杆及支架、用电防护设施、个人使用安全防护品、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操作行为。
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三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一斤甲醇与一斤硫酸铊的潜在危险性?】
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触发因素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例如,易燃气体瓶是一个危险源,安全阀是其约束条件,而明火可能是其触发因素。
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指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不等到施工开始,在设计就做好分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可借鉴用于施工生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装置、设备潜在的危险,或通过监控找出工程项目、装置、设备运行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 ,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对策的方法。
4) 事故树分析法
【由结果找原因】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将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的分析方法。实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施工安全事故分析报告所归纳的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同样有助于危险源识别和评价。
5) 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评价法侧重于风险评价,该方法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 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410.05KB
下载539.84KB
下载567.87KB
下载473.51KB
下载532.85KB
下载531.01KB
下载482.31KB
下载563.77KB
下载550.25KB
下载514.28KB
下载484.98KB
下载277.97KB
下载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是固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主要采用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包括消除能量源、约束或限制能量(针对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源)、屏蔽隔离、防护等技术手段,同时应落实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加以控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规避环境不良(不安全条件),包括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危险源控制管理基础工作,明确控制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实施考核评价和奖惩等。
正确答案: D
答察解析: 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的根源,包括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①能量源:直接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如变电站、锅炉;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封闭的金属加工空间、炸药/化学物质储存空间等;运行或作业过程中拥有能量的人或物(能量载体),如带电导体、行驶中的车辆、作业中的施工机具。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指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识别和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是指通过大量典型安全事故本质原因、发生演变过程和事故后果分析,归纳提炼出的安全事故发生机理及事故模型。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强调个别人是事故根源)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结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措施:①人员选择,即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
②人事调整,即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整岗位或解雇。
2.事故因果连锁论
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一论断,而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 进程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不过,从事故原因看,海因里希认为生产安全事故存在 “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即所谓的“天灾”;又因为机器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修,环境需要人去改善,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发生中占绝对地位。
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起机械事故发现,无伤害事故、轻伤事故、死亡及重伤事故之间的比例为300:29:1,即在330起事故中,有300起无伤害事故(未遂事故), 29起轻伤事故(轻微事故),1起死亡与重伤事故(严重事故),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亦称“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
意义: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存在更多的轻微事故 和未遂事故,因此要从控制事故隐患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常在河边走,必然会湿鞋)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对人体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人体接触了超过其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人体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4.轨迹交叉理论
①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将安全事故归因为人的因素;
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引起的,且几乎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物——机械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环境需要人去改善,因而物的不安全也是人造成的)。
③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的物理本质,但认为能量意外释放是人的原因或物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事故发生原因仍然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轨迹交叉理论则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 全状况共同作用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交叉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间和空间。人的失误难以控制,因此,首先应考虑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即机械设备、物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同等重要,但更加侧重于物)
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侧重于:
①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
②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出现;
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将人、机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目标是追求系统安全。
结论:
①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只注重人(操作员)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硬件)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 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③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④ 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1.危险源分类及其控制
1) 危险源分类施工生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及施工生产过程中危险的根源、可能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状态或行为,或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可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后果的严重程度)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 的根源,包括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①能量源:变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炸药、行驶中的车辆、作业中的机具。
② 危险物质:一氧化碳、氮气;炸药、氯气、苯、二氧化硫等。
(2) 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以及防护措施缺乏或失效的因素。
包括:①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状态) 、②人的不安全行为、③环境不良(环境不安全条件) 及④管理缺陷等因素。
2) 危险源控制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是固有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主要采用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包括消除能量源、约束或限制能量(针对生产过程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源) 、屏蔽隔离、防护等技术手段,落实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通过管理手段加以控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规避环境不良(不安全条件) ,包括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危险源控制管理基础工作,明确控制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实施考核评价和奖惩等。
施工生产常见危险源(对应7.3.2节内容)
1) 高处坠落事故危险源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相对高差)的高处作业面,就存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源。
2) 物体打击事故危险源
施工现场人员受到物体打击造成伤害事故来源于高处物体坠落及物体飞溅。物体打击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天外飞物是物体打击;天外飞人是高处坠落】
3) 坍塌倾覆事故危险源
易发生坍塌倾覆事故的主要危险部位和施工过程有:基坑作业、边坡作业、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防护架搭拆、模板工程搭拆、拆除工程施工、挡土墙施工、物料提升机、塔式起重机、滑模、接料平台、移动操作台等。
4) 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
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状态) 、机械设备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5) 触电与火灾事故危险源
易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危险源有:施工现场涉及用电的机具、配电箱与开关箱、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外电防护、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现场照明、电杆及支架、用电防护设施、个人使用安全防护品、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操作行为。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由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三个要件组成,缺一不可。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一斤甲醇与一斤硫酸铊的潜在危险性?】
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触发因素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例如,易燃气体瓶是一个危险源,安全阀是其约束条件,而明火可能是其触发因素。
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指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不等到施工开始,在设计就做好分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可借鉴用于施工生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装置、设备潜在的危险,或通过监控找出工程项目、装置、设备运行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 ,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对策的方法。
4) 事故树分析法
【由结果找原因】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将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的分析方法。实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施工安全事故分析报告所归纳的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同样有助于危险源识别和评价。
5) 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评价法侧重于风险评价,该方法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 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强调个别人是事故根源)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结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措施:①人员选择,即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
②人事调整,即把企业中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整岗位或解雇。
2.事故因果连锁论
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一论断,而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 进程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不过,从事故原因看,海因里希认为生产安全事故存在 “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即所谓的“天灾”;又因为机器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修,环境需要人去改善,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发生中占绝对地位。
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起机械事故发现,无伤害事故、轻伤事故、死亡及重伤事故之间的比例为300:29:1,即在330起事故中,有300起无伤害事故(未遂事故), 29起轻伤事故(轻微事故),1起死亡与重伤事故(严重事故),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亦称“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
意义: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存在更多的轻微事故 和未遂事故,因此要从控制事故隐患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常在河边走,必然会湿鞋)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对人体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人体接触了超过其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人体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4.轨迹交叉理论
①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将安全事故归因为人的因素;
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没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引起的,且几乎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物——机械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环境需要人去改善,因而物的不安全也是人造成的)。
③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的物理本质,但认为能量意外释放是人的原因或物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事故发生原因仍然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轨迹交叉理论则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 全状况共同作用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交叉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间和空间。人的失误难以控制,因此,首先应考虑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即机械设备、物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同等重要,但更加侧重于物)
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侧重于:
①在设计生产工艺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与物的接触;
②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出现;
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将人、机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目标是追求系统安全。
结论:
①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只注重人(操作员)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硬件)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 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③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④ 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赵春晓
幽默风趣,思维导图总结精彩,考点层次分明。
主讲:安全生产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33网校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独家签约网课老师。某“双一流、211”高校副研究员、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
免费听
王东兴
灵魂导师
主讲: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管理学硕士,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多年从事教育行业,主攻工程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向。
免费听
董航
主讲:建设工程经济
曾任中建一局集团项目执行经理,多年现场经验,对施工现场生产管理、现场安全、施工技术非常熟悉,在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有其独特的培训风格,其地毯式培训教学,准确打击知识点,每年都会帮助广大学员顺利取证。
免费听
江凌俊
口诀一绝
主讲:目标控制(土木建筑),进度控制(水利),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安全
曾在设计院任职,线上线下多年培训行业从业经历。
免费听
胡宗强
主讲:市政公用工程
从事建造师培训多年。经验丰富,命题方向把握准确。
免费听
黄明峰
封“神”级老师
主讲: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主要从事一级消防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等考试培训。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2025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 模考大赛试卷【8月临考预测】
已下载:41 1023.58KB
下载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 模考大赛试卷2【8月临考预测】
已下载:116 501.74KB
下载2025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 模考大赛试卷2【8月临考预测】
已下载:112 511.13KB
下载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 模考大赛试卷2【8月临考预测】
已下载:75 553.73KB
下载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