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考>客观题卷一>卷一真题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二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8日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91-100题,每题2分,共20分。 
  91.法院对一起共同犯罪案件审理后分别判处甲死缓、乙无期徒刑。甲没有提出上诉,乙以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同时检察院针对甲的死缓判决以量刑不当为由提起抗诉。下列关于第二审程序的何种表述是错误的? 
  A.二审法院可以不开庭审理 
  B.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C.因上诉和抗诉都不是针对原审事实认定,二审法院对本案不能以事实不清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因本案存在抗诉,二审法院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92.某市检察院审理市公安局移送审查起诉的下列案件中,具有何种情形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A.犯罪嫌疑人甲,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B.犯罪嫌疑人乙,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C.犯罪嫌疑人丙已死亡 
  D.犯罪嫌疑人丁某聋哑人 
  93.王某为某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一名科长,因违纪受到降级处分。下列何种说法不符合《公务员法》的规定? 
  A.王某对处分不服,可自接到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某县人事局提出申诉 
  B.王某对处分不服申请复核时,复核期间应暂停对王某的处分 
  C.王某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级别和享受年终奖金 
  D.处分解除后,王某的原级别即自行恢复 
  94.下列有关信访的何种做法是正确的? 
  A.田某对乡政府的决定不服,可以采用走访形式到市政府提出信访事项 
  B.某县人民政府信访局收到李某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李某 
  C.某县工商局不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违反了信访规定 
  D.沈某对某县人民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请求市政府复查 
  95.某县工商局以某厂擅自使用专利申请号用于产品包装广告进行宣传、销售为由,向某厂发出扣押封存该厂胶片带成品通知书。该厂不服,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某县工商局的扣押财物通知书,并提出下列赔偿要求:返还扣押财物、赔偿该厂不能履行合同损失100万元、该厂名誉损失和因扣押财物造成该厂停产损失100万元。后法院认定某县工商局的扣押通知书违法,该厂提出的下列何种请求事项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A.返还扣押财物 
  B.某厂不能履行合同损失100万元 
  C.某厂名誉损失 
  D.某厂停产损失100万元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请回答96-100题。 
  96.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 
  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 
  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97.就被害人丙死亡这一情节,下列对与丁有关行为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丁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丁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C.丁成立抢劫罪(致人死亡)的共犯 
  D.丁对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 
  98.对于甲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 
  B.对甲、丁的行为应定盗窃罪 
  C.甲、丁都应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D.甲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99.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100.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 
  B.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待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 
  C.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D.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