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考>备考攻略

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赢了考试--三年司法考试路再回眸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2月9日


  三、经验教训

  回首自己的司考历程,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要牢固树立信心。司考之路比较艰辛,准备考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敢打必胜的信心,恐怕很难支撑长达数月的艰苦复习,这个道理很浅显,也很重要。春节回家,我与表妹下跳棋,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玩过的游戏。父亲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我听你同学说,只要是你想干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这句话我记住了,结果跳棋我赢了,司考我坚持下来了。

  要扎实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在司考中占有很大比例,抓住基础就等于抓住了司考的“命门”。从步骤上来讲,首先需要细致阅读教材,第一遍掌握总体框架并勾画重点内容,第二遍则要重点记忆“勾画”,而且每一遍都要细,要注重效果,不能图快,宁愿少看些,也要看精些;其次需要认真阅读法条,方法上可以与教材相同,但对重点法条这还远远不够;再次需要总结比较,归纳相同之处、区别相似之处是巩固基础的最好方法,比如卷一第75题“商业银行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

构批准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总结题,而像国内仲裁证据保全与涉及仲裁证据保全管辖权的区别十分细微,这就是需要比较的。

  要认真记忆重点。司考离不开记忆,但必须把握重点,全部记忆恐怕常人难以做到。对重点内容的厘定,可以结合往年的真题,也可以直接借鉴一些现成的总结材料来进行。比如对各类诉讼程序的审限、公司出资比例等诸多重要数字、证券上市的文件要求、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等等都必须明确记忆,而且必须毫不模糊。

  要切实理解理论。随着司考内容的变化,对理论问题的理解显得越来越重要。比如法理学的相当一些问题只能靠理解,单纯去记忆将毫无成效;再比如对于“撤销权和代位权”,恐怕理解要比硬记更好;再比如对于卷四的论述题,如果没有对法学基本理论的深厚理解,结果很难想象。

  要科学对待做题。多做模拟练习试题,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必须明确,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开拓思路、帮助记忆、增进理解、了解题型、掌握方法,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首先要选择有质量的模拟试题。设计良好的模拟试题会使你受益匪浅,反之不仅会浪费你的精力和财力,甚至会使你误入歧途。其次要以考试的态度进行模拟练习。先自己做,而后再对答案,特别要注意看解析,错了的一定要对照法条和教材把问题弄清楚。再次要数量适度,不要实行“题海战术”。毕竟各类模拟试题都会侧重大家普遍认为的重点,大量做题会使一些“非重点”被弱化,不敢保证这部分内容不会出现的考试中。当然,历年真题是必须要认真研究的。

  要积极参与交流。也许你足够聪明,但你的思维总是有限度的,而其他人的思维或多或少会弥补你的一些缺陷,更何况别人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可能是你需要花很长时间累计的。在复习中,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要及时与同学交流、探讨甚至争论,这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谓“事实越辩越清,真理越说越明”。

  四、几个细节准备

  司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细节,你注意了,可能未必会加快“工程进度”,但如果你疏忽了,却极可能会阻碍“施工”,甚至会决定成败。

  要注意亲自动手。当第四卷考到后半程的时候,搓揉着已经麻木的右手,我开始后悔。平时复习,面对第四卷的模拟,我往往都是想想思路就去对答案了。这种做法最终报复了我:一是各个试题之间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后面三个大题时间紧张;二是长期以电脑键盘代替钢笔,字迹凌乱,甚至有的字已经不会写了。

  要注意考前准备。把身份证、准考证装在文具包里,考试出门前拿出来看看(包括是否已过有效期);铅笔削成易于填涂机读卡的形状,有条件的最好验证一下机器可否识别;准备好自己最适应的钢笔或签字笔;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到考场看看他们准备的桌椅,并亲自坐下来写写字,适应一下等等。也许这些很好笑,但的确很重要。试想如果机器无法全部识别你填涂的机读卡,会如何?

  要注意平时积累。平时多看看报纸,特别是法律版和社会版的,会对你考试有所帮助。运气好的话,也许会考你见过的案例。找些法律文书、论述题来背背,会对论述题考试有所帮助。

  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完成艰苦的备考任务,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人不是铁打得,复习要有张有弛,形成一定规律。特别是临近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开夜车”。充沛的精力和放松的心态,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试想昨夜失眠的你,出现在今天的考场上,会怎样?

  后记:写着写着,才发现已经唠唠叨叨这么多了,不过这也都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由于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加之文笔亦不精美,难免瑕疵颇多,贻笑大方。唯一的,就是希望需要在司考之路上继续努力的朋友少走些弯路,并请他们记住:如果认定了你的目标,就要努力去追求她,仅此而已。

  最后,感谢给予了我关心帮助的爱人、父母、同学、朋友和单位领导,祝他们幸福安康。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