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学习笔记 > 中级实务学习笔记

中级实务通用过程常用的评估方法:基线测量

作者:233网校 2020-01-27 08:30:00
导读: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知识指引性等特点,是对整个介入过程进行总结,以此判断全部工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的一种手段。

一、关于评估

含义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内容

1、目标是否得当;
2、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得当;
3、角色是否有效。

作用

1、监督介入工作的进度;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3、巩固改变成果;
4、社会问责。

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对社会工作介入进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
2、结果评估
结果是指介入行动终完成的形态,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二、基线测量方法

含义

基线测量是在介入开始时测量服务对象状况,建立衡量介入行动效果的一个标准基线,并通过介入前后变化评估来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的方法
(1)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2)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3、分析和比较。
(1)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2)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
4、常用的基线测量法包括:单一个案设计、对照组设计以及时序性系列测量。

应用范围

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社会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三、现在开始做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会谈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次),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问题: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

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

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社会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

①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②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③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为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问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参考解析:

听说点了收藏,考试更容易过哦~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