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学习笔记 > 中级综合能力学习笔记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知识点+思维导图

作者:233网校 2019-09-20 14:22:00
导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8分左右,出题形式为6道单选,1道多选。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还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大部分的出题方式较为灵活,以案例情境的结合为主,也需要注意部分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历年考试的试题分析,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理解和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类型、特点、各个年龄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下面通过整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形式和知识点的整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需要和人类行为:

一、牢记并收藏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思维导图

压缩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png

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关知识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归属与爱需求
4、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1.生存(Existence)需要
2.关系(Relatedness)需要
3.成长(Growth)需要

社会环境构成要素
家庭

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4、单亲家庭
5、丁克家庭
6、其他: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等

家庭教养模式

1、骄纵型
2、支配型
3、专制型
4、放任型
5、冲突型
6、民主型

社会环境构成要素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的特点

1、平等性
2、开放性
3、认同性
4、独特性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

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

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儿童早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少年期、(12-20)、成年早期(20-40)、成年中期(40-65岁)、成年晚期(老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期(出生到2岁)
2、前运算期(2-7岁)
3、具体运算期(7-12岁)
4、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0-9岁)
2、习俗水平(9-15岁)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行为主义理论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依恋理论

1、婴儿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
(1)前依恋阶段
(2)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
(3)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
(4)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
2、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

3、人生发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阶段

特征

问题

婴幼儿阶段

1.生理:身高、体重、大脑迅速发育
2.心理: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能力记忆发达
3.社会性:游戏伙伴阶段、退缩阶段、自我意识阶段(依产生)

1.哺乳问题
2.母爱剥夺
3.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

1.生理:智能、大小肌肉发展逐渐成熟
2.心理:语言发展促进思维发展
3.社会性: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学会区分他人和自我

1.挑食偏食
2.攻击行为
3.电视依赖
4.自闭症

学龄阶段

1.生理:身体各个方面进一步发育
2.心理:语言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注意力得到发展
3.社会性:环境适应性加强,逐步形成道德意识

1.儿童意外伤害
2.校园欺凌
3.儿童性伤害

青少年阶段

1.生理: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生殖系统和第二性特征基本发育成熟
2.心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情绪丰富激烈,呈现两极化特征
3.社会性: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1.网络成瘾
2.青少年犯罪
3.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

1.生理:个体生理成熟、稳定
2.心理: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能力迅速发展
3.社会性: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发展更为成熟

1.婚恋问题
2.性别歧视
3.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

1.生理: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
2.心理:个体的认知错综复杂
3.社会性: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

1.早衰综合征
2.更年期综合征
3.婚外恋
4.家庭暴力

老年阶段

1.生理:个体生理的各项机能发生较大的退化
2.心理:认知即表现出成熟性和稳定性的一面,也表现出衰退性的一面
3.社会性:社会角色逐渐消退,这些角色使老人产生失落感,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1.失智和失能
2.精神健康问题
3.死亡问题
4.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二、现在开始做【更多试题=>>>

1、快递员小强进城务工之初,没有朋友,与同事相处也不融洽,情绪较为低落。社会工作者小张与小强分享了一些社交技巧,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半年之后,小强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工作也变得积极了。小张的服务满足了小强的(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归属的需要是指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互相关心和照顾。小强在社会工作者小张的帮助下融入城市生活,有了自己圈子。因此小张的服务满足了小强的归属需要。

2、初中生小明因期末考试成绩差被父亲责打,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的父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母平时工作忙,无暇照顾小明,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根据上述内容,小明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

A.娇纵型

B.支配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点:家庭教养模式。放任型的教养模式是指由于家长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形成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易受诱惑等心理倾向。题干中小明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管理方式简单。

3、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强调人格发展中的(  )。

A.生物因素

B.社会因素

C.心理因素

D.道德因素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心理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个人与其周围环境的互动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普遍经历着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他也将人格分为八个阶段。

4、社会工作者小李在辅导小学生小明时,只要小明暗示完成作业,小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半年后,小明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小李的做法是

基于()

A、米德的自我理论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C、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

D、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本能或情感,而在于外界的环境条件。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社会工作者在小明按时完成作业就进行表扬和鼓励,半年后小明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正是强化理论的表现。

5、由于小双父母工作很忙,在小双三周岁前家里陆续请过三位保姆。每次换保姆,小双都会哭闹不止,妈妈只好请假在家陪几天,等与新保姆熟悉后,小双的情绪才会安稳下来。小双的表现体现出婴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控制

B.攻击

C.退缩

D.依恋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查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婴幼儿社会化发展基本过程有三个阶段,出生至6个月是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2岁是社会情感联结建立阶段,2-3岁是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在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依恋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依恋产生与婴儿与照顾人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结和纽带。题干中小双每次都需要等于保姆熟悉后,小双的情绪才会安稳下来,这正是依恋的体现。

233网校社会工作者2020年招生火热进行中,老师多层次、深刻讲解,直击核心考点>>【点击试听课程>>>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