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小方独自抚养6岁的儿子,她认为自己收入微薄,没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不是一个好妈妈,活得很失败。社会工作者小赵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开展服务,在某次面谈中,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技巧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价值。下列提问最适宜的是()
A.“您的意思是现在收入较低,所以您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对吗?
B.“如果一个朋友跟您说她挣钱不多,不是个好妈妈,您会怎么宽慰她呢?
C.“这说明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支持,也需要妈妈的陪伴和关爱,是这样的吗?
D.“你觉得只要有经济条件好就能成为好母亲吗?还有没有其他重要因素呢?”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通过采用对话式的提问方式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和概念.A.“您的意思是现在收入较低,所以您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对吗?”
这个问题虽然有助于澄清小方的想法,但并没有直接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价值或挑战她的消极认知。
B.“如果一个朋友跟您说她挣钱不多不是个好妈妈,您会怎么宽慰她呢?”
正确。这个问题通过让小方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可以帮助她意识到自己对朋友的宽慰同样适用于自己。这有助于她发现自己的价值,并挑战她对自己作为母亲的消极评价。
C.“这说明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支持,也需要妈妈的陪伴和关爱,是这样的…”
这个陈述更像是一种解释或建议,而不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它没有引导小方进行自我反思。
D.“…能成为好母亲吗?还有没有其他重要因素…”
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不如B选项那样明确地引导小方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可能不够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