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实验研究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王小兰
所属科目: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第四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实验研究
所属版本:2025

实验研究介绍

实验研究
(一)三对要素
1、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实验刺激,因变量是受试者的反应。
2、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对照(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
3、前侧和后侧
(1)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
(2)后测是在实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
(二)常用类型
1、标准实验组
(1)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传统实验设计);(2)单后测控制组设计;(3)所罗门四组设计。
2、准实验组
有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和多组时间序列分析三种类型。
3、实地实验
把实验置于真实场景中,受试者按照事先设计完成某些要求,再分析效果。
(三)成功试验设计的标准
1、是否回答主题。实验研究设计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有效测量假设。
2、变量控制。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3、可推论性。实验结果乃至整个实验过程的可推论性如何。
4、其他方面。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造成干扰、安排是否有偏差。
(四)实验研究的评价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4:11

实验研究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为评估针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干预项目,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社区的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则无上述安排。半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该指标分别为10%和18%,可以认为干预是有效的。此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A .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B . 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C .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D .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和简单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的两种类型。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
题中,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两个社区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没有安排,这种实验设计方法属于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故答案为A。

单选题 2.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  )分。
A . 1.3
B . 1.2
C . 1.0
D .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单选题 3.下列实验形式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 .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 .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C .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D . 索罗门四组设计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常用的有标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实地实验等几种类型。
标准实验设计有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传统实验设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索罗门四组设计等形式。
准实验设计包括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A错误,属于标准实验设计;
B正确,属于准实验设计;
C错误,属于标准实验设计;
D错误,属于标准实验设计。

单选题 4.社会工作者老姚计划为某乡村小学三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开展成长小组服务,旨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科学评估小组工作的成效,老姚准备运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方法开展研究。为此,老姚在开设小组之前需要做的是()。
A . 运用自信量表对20名留守儿童进行测评,得分较低的作为实验组
B . 运用自信量表对20名留守儿童进行测评,得分较高的作为实验组
C . 随机将20名留守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用量表测量儿童的自信水平
D . 将2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出自信水平相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某指标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老姚在开设小组之前需要做的是随机将20名留守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用量表测量儿童的自信水平。通过随机分组和量表测量,可以消除其他变量的干扰,也可以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线数据。故C选项正确。
选项A:对20名留守儿童进行测评并根据得分高低选择实验组,这种方法会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信心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法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选项B:与A类似,也是根据得分高低来选择实验组,同样无法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选项C:随机将20名留守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用量表测量他们的自信水平。这是正确的做法,因为随机分配可以尽量确保两组在初始状态上的相似性,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干预效果。
选项D:将2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出自信水平相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这种方法虽然考虑了对照组的选择,但没有进行随机分配,可能引入其他变量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C。通过随机分配并进行前后测,可以科学地评估小组工作的成效。

多选题 5.实验研究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设计的好坏有一定标准,这些标准除了包括“是否可以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有效测量假设?”外,还包括(  )。
A . 可推论性如何
B . 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
C . 实验组是否施加影响,控制组是否未施加影响
D . 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从而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E . 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已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实验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设计和实验执行,实验设计好坏有其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包括:
是否回答主题,即实验设计是否可以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以有效测量假设。
变量控制,即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从而使因变量前后差异尽可能扩大。
可推论性,即实验结果乃至整个实验过程的可推论性如何。
其他方面,即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已排除,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干扰、安排是否产生偏差。
C错误,题干问的是实验设计好坏的标准,C说的是无关实验组是否施加影响,控制组是否未施加影响,无关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BDE。

大咖讲解:实验研究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一)问卷类型
1、自填式问卷(被调查者填写答案);
2、访问式问卷(由访问员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记录回答)。
(二)问卷结构
1、标题;(问卷名称)
2、封面信;(研究者身份、研究目的和内容、对象选择方法、保密原则及研究机构)
3、指导语;(问题细节及回答要求,有不同形式)
4、问题和答案;(态度、行为和状态)
5、编码和其他。(问题及答案用字母或数字作为代码)
(三)问卷设计
1、原则
(1)问卷要有信度与效度:(信度:稳定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效度:较好揭示变量实际情况。)
(2)考虑研究目的或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的问卷和解释性研究的问卷)
(3)以回答者视角为主;
(4)保证操作可行性。
2、步骤(4个)
依次: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使用和修改—定稿和印制。
3、问题和答案
(1)关注问题特性
开放式问题:注意空间大小;封闭式问题: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2)注意语言表达;
(3)数量时间适当;
(4)问题按序排列。
(四)问卷资料收集
1、对象选取(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2、访问员选拔培训(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
3、物资准备
印制问卷,做好提笔、礼品、录音设备、相机等准备工作。
4、质量控制
(1)调查过程的督导;
(2)资料回收后的检查。
(五)评价
1、优点
(1)匿名访问,易获得真实信息;
(2)利于个别人士极端回答;
(3)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格式统一,资料容易处理和分析;
(4)访问众多对象节省资源。
2、缺点
(1)调查员素质要求高,大规模调查难以达到;
(2)对文化、地域、职业有要求;
(3)某些类型问卷中调查员无法指导,质量难以保证。
高频

观察法

观察法
1、根据观察者是否融入被观察群体,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2、根据过程控制程度,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3、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接触程度,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高频

访谈法

访谈法
1、访谈法的分类
(1)根据双方接受程度,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依据被访者的人数,分为个别访问和集体访问;
(3)依据是否有访问指引,分为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式访问;
2、常用形式
非正式会话式访问、引导式访问和标准化开放式访问。
3、深度访谈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反复的面对面交往,借研究对象视角把握其用自己语言表达生活、经历和状况。
4、焦点小组
将多个对象放在一起同时进行的集体访问;访问过程有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互动,也是被访问者之间互动过程。

高频

个案研究

案研究
1、概念
对单个对象(家庭、团体、机构、组织、社区、学校或部落)的某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2、个案研究的特点
(1)凸显研究的“对象”维度
(2)技术和资料多元化
(3)研究步骤不甚严格
(4)资料详尽深入
3、个案研究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报告研究结果。
4、拓展个案法
高频

非接触性研究

非接触性研究
(一)类型
1、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1)了解统计资料的质量;
(2)审核和校订统计资料;
(3)进行统计分析。
2、比较法
(1)含义
比较法以现存非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求发生在不同时间和地方的事件的共同特征,力图超出他人发现,根据原始数据提出自己的结论。
(2)避免资料错误(初级资料与次级资料错误)
(3)工作原则(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共同点和差异点;可比性;发现和比较本质的异同)
3、内容分析法(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也可用定性分析技术)
(1)步骤
变量操作化—抽样—编码—资料分析
(2)特性
一人就可完成;资料比较安全;必须对资料进行编码
(二)评价
1、可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也可以采取定性研究方法;
2、无反应性,可消除研究本身可能导致的偏差;
3、人力、物力、时间较节省,适合纵贯分析;
4、原始资料治疗难于保证。

高频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1、含义
被研究者不再只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将研究发现直接应用于行动,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提高其实践能力。
2、特点
(1)注重实务导向
(2)研究场域与实务场域合一
(3)重视民主参与
(4)兼具批判建构功能
3、类型
按照侧重点分类
(1)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分类;
(2)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3)行动者对自己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根据参与者对自己行动的反思分类
(1)行动中的认识;(2)行动中的反思;(3)对行动进行反思。
根据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分类
(1)合作模式;(2)支持模式;(3)独立模式。
4、步骤
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开展行动——评估回馈
高频

三对要素

实验研究---三对要素
1、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实验刺激,因变量是受试者的反应。
2、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对照(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
3、前侧和后侧
(1)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
(2)后测是在实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

高频

常用类型

实验研究---常用类型
(1)标准实验组
有前后测控制组设计(传统实验设计)、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
(2)准实验组
有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和多组时间序列分析三种类型。
(3)实地实验
把实验置于真实场景中,受试者按照事先设计完成某些要求,再分析效果。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