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2014年云南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八

来源:233网校 2014年7月24日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定义不同。从定义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也称为“描述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做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密切,具有报考的性质。
2)测量方式不同。从测量学的观点看,陈述性知识的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加以测量;而程序性知识往往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换言之,只能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间接测量。
3)表征形式不同。从心理表征上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表象等形式在头脑中得到表征;而后者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系统等形式来表征。
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从意识控制角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一般较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要求有较好的意识控制;而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较快,能相互激活,一旦启动后,意识控制速度的要求很低,特别是当某项操作达到自动化水平之后更是如此。
5)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由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因此相对而言习得的速度较快,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多的积累,但遗忘也快。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本质上是获得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学习速度相对较慢,常常需要过度学习,要求通过大量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不过一旦学会就会转化为人的一种技能,遗忘较慢,有的技能甚至终生不忘。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先知道“是什么”,才能学会“怎么做”。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因为程序性知识包括着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与运动技能,这三者的习得往往能为后继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的。
3、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办法。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4、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陈述性知识阶段;
2)转化阶段;
3)元认知阶段。
5、策略性知识可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6、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重复策略。
7、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历年真题: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

试题推荐:2014年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中小幼)

免费模考:2014年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模拟试卷(中小幼)

改革在即:2014教师资格VIP班,浓缩高频考点,带你短时秒杀考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