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训练方法
(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
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二)学习方法
西方有名名言,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
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训练过程设计
训练过程分为精读和实练两个步骤
(一)精讲。它包括导入、讲授散文知识和讲授规律性知识。
——导入(主题导入法)
纵观近几来的语文中考,阅读文段以课外文段为主,同时加大了感悟性题、开放性题和欣赏类题,那么散文就是代文阅读的首选。所以今天的复习课,就是散文阅读训练课。
——讲授散文知识
A、定义:散文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
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
B、分类:按内容不同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
文。其中以抒情散文居多,如《白杨礼赞》、
《春》等;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如《藤野先生》、《菜园小记》等;议论散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谈骨气》等。
C、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讲授规律性知识
A、结构: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这是理解文章分析结构的一把金钥匙。
B、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在开头,有的是文章反复出
现的短语或句子;或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C、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象征、白描、以小见大,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D、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关键要把握环境描写和间接抒情;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烤心情;社会环境点示背景;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