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说课>中学语文说课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六国论教学设计示例(二)

来源:233网校 2007年2月6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采用对比逐层论证的方法。
  3.掌握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偏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它不足600字,言简意赅,机锋雄辩,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三性”合一,使得本文兼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阅读课文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四、疏通字词
  学生自译。补充(板书):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厌、当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四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