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说课>中学语文说课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师说教学设计示例(二)

来源:233网校 2007年2月7日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2.对比论证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