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4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0月11日
导读:
进入全真模拟考场在线测试此套试卷,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自动评分 >> 在线做题
11、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材料反映了先秦诸子中(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无为”和“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13、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八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14、“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与梁启超所述事实相关的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侵略突出特点的是(  )。
A.允许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B.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中国占有世界市场一半左右的白银,它们大多来源于向西方出口商品,而欧洲的白银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③闭关政策防止了白银外流 ④西欧国家
的殖民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韩、赵、卫
B.韩、齐、魏
C.韩、赵、魏
D.燕、宋、卫
18、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上述言论说明宋明理学影响中国文化(  )。
A.礼治秩序的重建
B.“内圣”经世路线的高扬
C.理想人格的建树
D.传统宗法观念的渗透
19、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发表的辞职演说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经济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经济体耕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于西方
D.长期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
20、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21、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潮流出现,其思想背景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22、“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下列哪个时期?(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是针对近代中国发生的(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5、“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
整。”这里的“政府”是指( )。
A.苏维埃政府
B.抗日民主政府
C.解放区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专题推荐:2014年各学科教学能力试题 深入考点

真题推荐:2014上半年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233网校真题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

短时通关:2014教师资格培训,让你用30%的时间,掌握85%的知识!

试题推荐:2014考题《中学综合素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