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快速掌握考核精要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式

来源:233网校 2013年2月25日

第二节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批判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他律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自律阶段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万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柏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是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个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尊重品质。
  (一)社会参与经验
  (1)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
  (2)参与社会服务的经验可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
  (3)另一些社会参与经验,包括参加学校管理和社会政治运动,还可能提高成年期(10—30年后)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
  (二)道德同一性
  道德同一性包含两层含义:l.自我认同。2.寻求超越性意义。
  (三)对人性的尊重
  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

  同步练习: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精选

  备考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试题推荐:

  5套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7套全真模拟题  8套押题密卷】

  模考:6套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 更多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试题免费体验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