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习笔记>中学教育知识学习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3.3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来源:233网校 2016年2月4日
  • 第1页:教学改革的主体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三节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命题点1:教学改革的主体——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

围绕这一主题,将对教学诸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主要包括:

 (一)面向结果与面向过程并重

1)面向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作为教育的直接意义,是传统教育强调的教学形式。

2)面向过程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体验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等,它会给学习主体带来一种更高的价值。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在教学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经验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但两者所发挥的作用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出专门的努力。

 (三)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

现代教学中的教师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学会学习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来看也是重要的,只有学会学习,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

(四)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

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较全面提高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因为创造性已成为现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

此外调整内容还包括科学文化基础形式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等。

[page]

命题点2: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应抓住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运用整体性观点

进行教材、教法、学法、考试、教学环境等的全面改革和实验,但要正确看待整体和全面的关系。整体改革要求全面改革,但是全面改革不等于整体改革。要视教学为一个系统,围绕办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综合统筹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切忌把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视为诸多单项、单科教学改革和实验的简单相加,要使各种教学因素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形成最佳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的可操作性

教学改革和实验的生长点应在于革除旧有教学体制中的弊端,验证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假说,从而创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的新的教学体系或提供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因此,改革和实验中必须显示较高的易为他人所仿效的可操作性,即抓住教学系统中有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具体的实质性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变革和调整,要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实验的突出位置上。相比之下,教学过程中一些缺乏具体外在形态的不确定因素,如师生间的人际关系、非言语行为、教学氛围、隐性课程等则只能放在辅助性位置上。

[page]

命题点3:教学理念的重心—简历合理的课程结构

更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依然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在实施整体改革和实验的策略中,课程的改革是关键。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将在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这也是与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改革主题相适应的,因为要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建立多向立体的课程结构,而这种转变必须是以更新课程内容和丰富课程形式的统一为基础的。

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指根据培养目标对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科学安排以及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它包括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地确定各类课程的比重和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等。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既包括建立课程的整体结构,又包括建立课程的具体结构,前者是指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后者是指对每种课程或每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优化。而无论是课程的整体结构,还是课程的具体结构,其完善都要涉及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否则,真正合理的课程结构将无法形成。

(一)在课程内容更新上应注意的要点

①协调好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②协调好内容要求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各地区、各学校、各民族,课程内容应有所不同,应体现出多层性,这样统一l生和多样性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二)当前课程形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1.有效地实现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的结合

减少必修课时,课程少而精;选修课时要占一定比例,并增设选修学科;课外活动得到加强,使之更好地配合必修、选修课的教学。

2.提高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问题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这三类课程能解决吸收新学科、新知识,课程内容的更新,联系社会实际等问题。

3.强化隐性课程对显性课程的积极作用

即把隐性课程纳入到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中来,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要有提示,使两者柜互补充、相互促进。

[page]

命题点4: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同教育思想联系密切,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背景和基础的,课程改革过程都体现和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民主教育的教学思想——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起指导作用,为教学改革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教学改革则是教学理论研究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支撑,教学理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③主体教育的教学思想。

主体教育思想强调重视教育中人的因素,将人放在教育动力的核心位置,突出体现在对作为主体的人的独立性、个性、创造性的重视上。

④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⑤教学内容现代化、人本化。

⑥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国际教学管理改革的趋势是科学化、民主化。

⑦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要改变教学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⑧终身发展的教学思想。

 (二)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源于教学目的角度)

1)知识本位转向人的本位。

2)三维目标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3)表现:重结论更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源于师生关系角度)

1)概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学的本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2)核心:报考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3)特点: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3.开放和生成的教学观(源于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角度)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使教学充满活力。开放的最终目的是生成。

4.新课程中教学观的实施

(1)注重互动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在教改研究中要增强教学互动意识,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与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要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并给予鼓励。

(2)注重提出问题与主动思考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生疑、激励学生提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课堂上教师要留有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批评的时间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注重动手与动口能力的培养

解放学生的双手。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同学生操作活动结合起来。如学校可定期、不定期开展“露一手”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小发明家、小制作家、小修理家。解放学生的眼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低年级要学会观察社会自然景象,而中高年级要学会观察生活现象。解放学生的嘴巴。

老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如开展演讲比赛,毕业班学生辩论赛等,培养和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转变教育的侧重点

一是教学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教转到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来:二是教学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内容上来;三是教学对象上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侧重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

(三)新课程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1)教与学: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实质是交流的、互动的、融合的关系。

2)教学与课程:报考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和互相作用。

3)学科与学生:体现教育价值观(学生本位论),关注学科更关注学生,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一种“学生本位论”。

4)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报考、平等的对话关系。

5)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情意性、过程性和个性化。

6)教学环境:创设和开发人文环境、物理环境。

7)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社会化。

8)教学评价:针对目标、条件、过程、效果;由甄别走向发展,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9)教学效果: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的效果是提高质量和促进个性化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同时教学本身要实现个性化。

(四)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1.关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教学的改革实践需要教学理论的充分支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这实际意味着教学理念和教育生产方式的转型:由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主义教育。

(2)教学改革必须“理论先行”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理论应当是源于实践,而又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形成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研究和思维方式。

2.关注教学的组织:统整与衔接

1)关注课程组织的要素。所谓“课程组织”的要素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要素(如概念、法则、技能、价值等)和课程内容妥善加以设计与编排以形成课程的类型和结构的过程;

2)关注学科间的统整;

3)关注学科内的统整;

4)关注学科观的转变。

3.关注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关注思想品德教学的建设,加强德育课程的现实针对性;

2)关注学科内在的教育性,拓展学科教育标准和相关教材的德育空间;

3)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4.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渗透

1)信息技术对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2)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立足点将从传统的技术本位转向课程本位。

5.关注教师的发展

基础教育新教学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教师的发展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又一关键所在。

1)角色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2)教学行为转变: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3)能力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的整改能力;

4)学习方式的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中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语文VIP班           立即报名
 小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英语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立即试听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地理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生物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化学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音乐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立即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