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过关习题(3)

来源:233网校 2015年10月9日
导读:
进入全真模拟考场在线测试此套试卷,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自动评分 >> 在线做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片断
王老师问: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这一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而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则是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与功业之大,而苏轼却功业无期。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这首词中的作用分析得比较完整,那么我们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王老师:好,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有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做比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他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他们所要歌咏的史实内容的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通晓兵法军事,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问题:
(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了哪条教学原则?
(2)贯彻该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骂学生“笨猪”“死脑子”。吸烟后,王老师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他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学生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分析王老师的班级产生这样后果的原因,王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热点推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章节习题 10套预测押密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手机APP|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