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超预算问题逐渐成为行业痛点之一。以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原计划总投资为10亿元,但由于设计变更频繁、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最终结算金额高达13亿元,严重超出预期。这种情况反映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需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核心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决策阶段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与预算、招投标阶段的合同价款确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及竣工阶段的结算与决算。而贯穿这些环节的基本原则则包含全面性、动态性和经济性。
在上述案例中,设计阶段的管理漏洞是导致超支的重要原因。由于设计师未充分考虑施工可行性,导致后期多次修改图纸,增加了额外费用。如果能够在设计阶段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原则,并加强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则可大幅降低风险。此外,动态成本控制也是关键所在。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确保成本稳定。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施工阶段的变更管理。某高速公路项目因地质条件复杂,中途发生多起设计变更事件。尽管部分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若能提前做好地质勘察,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便可减少变更带来的额外开支。
最后,在竣工结算阶段,还需注重资料归档和审计工作。一家工业厂房建设项目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严谨的审核程序,才能发现并纠正结算中的不合理项,从而保障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不仅是理论指导,更是实践利器。通过全面落实各阶段管理内容,强化原则执行,可以显著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考点:三、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