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4年11月30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2005年)
A.60 B.77 C.87 D.97
〔答案〕C
〔解析〕甲商品的成本是24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是200-12=188万元,所以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240-188=52万元;乙商品的成本是32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是300-15=285万元,所以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320-285=35万元。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是52+35=87万元。
(二) 多项选择题
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且为非金银首饰)。该批原材料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会增加收回委托加工材料实际成本的有( )。(2003年)
A.支付的加工费
B.支付的增值税
C.负担的运杂费
D.支付的消费税
〔答案〕AC
〔解析〕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所支付代扣代交的消费税可予抵扣,计入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计入存货的成本。
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的有( )。(2003年)
A.领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装物成本
B.领用的用于出租的新的包装物成本
C.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D.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
〔答案〕AD
〔解析〕领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装物成本和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计入“营业费用”科目。
3、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2004年)
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答案〕AD
〔解析〕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所支付代扣代交的消费税可予抵扣,计入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计入存货的成本。
(三) 判断题
1、企业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处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2003年)
〔答案〕正确
2、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在物价上涨时,当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小于月末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 )(2004年)
〔答案〕错误
〔解析〕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3、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 ) (2005年)
〔答案〕正确
〔解析〕企业应在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并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使得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4、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如果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超过本期第一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假定本期期初无库存),超过部分仍应按本期第一次购进存货的单位成本计算出货的成本。 ( ) (2005年)
〔答案〕错
〔解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如果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超过本期第一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假定本期期初无库存),超过部分应按本期第二次购进存货的单位成本计算出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