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11】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A.-0.5B.0.5C.2D.5
答案:B
解析:
(1)甲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额=(10-8)-1=1(万元);
(2)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0-2=-2(万元);
(3)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8-15)-1.5=1.5(万元);
(4)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1-2+1.5=0.5(万元)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例3-12】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6B.16C.26D.36
答案:B
解析:
(1)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0.26-0.005)×(1200-400)=204(万元);
(2)期末存货应提足的准备额=360×[(1200-400)÷1200]-204=36(万元);
(3)期末存货已提准备额=30×[(1200-400)÷1200]=20(万元);
(4)期末存货应计提的准备额=36-20=16(万元)。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单独冲减“管理费用”
(2)如果是生产领用,可不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
(3)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章节。
(六)报表列示
以净额列示于存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