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2007年中级会计实务考前冲刺内部讲义[5]

来源:233网校 2007年7月4日

第十六章、第十节章对比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
一、账务处理程序
1.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处理的本质后果都是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所以先想当初的原始分录是怎么作的,再想象应当达到什么标准,而后将其差额修补上即为第一笔分录。
(1)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少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少计或费用多计时。比如:折旧多提)
借:累计折旧等相应的科目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多提的折旧费用)
(2)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多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多计或费用少计时。比如,无形资产少摊了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少摊的费用)
贷:累计摊销

2.调整所得税影响
(1)三种业务的所得税处理原则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问题

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问题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所得税问题

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通常是会计行为而不是税务行为,一般不影响应交所得税,所谓的影响也仅局限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影响。由此推论:
考虑所得税影响需满足的条件:
基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产生了新的暂时性差异。

1.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则应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3.如果会计差错更正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则需参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所得税处理原则。

1.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两个必备条件:
(1)该调整事项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
(2)该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日之前。
2.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情况:
调整事项影响到了暂时性差异。

(2)根据上述原则分析后认定所得税费用影响额:
A.净调减所得税费用:
借:应交税费(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或应交税费)
B.净调增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应交税费(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或应交税费)

3.将税后影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调减税后净利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调增税后净利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调整多提或少提的盈余公积
(1)调减盈余公积时: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调增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需注意的是: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还应将前三个分录合并为一个,即不允许出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情况则无此必要。

二、报表修正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发生当期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2。利润表的上年数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第一部分

1.发生当期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2。利润表的上年数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第一部分

1.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
2.年度利润表的当年数
3.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发生此业务当月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