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陈肖
所属科目: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
所属版本:2025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介绍

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弯曲)

市场工资率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者谁的力量更大。

工资率上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2、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率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加,工资率下降必然引起市场劳动力供给减少。

(2)垂直形状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市场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

原因:

①工资变动后,劳动力适应新的经济刺激有一段时滞;

②封闭情况下,如果一国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则即使工资率提高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无限弹性):

①工资率为W0,可以在市场上得到任意数量劳动力供给。

②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情形;

③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数量随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①劳动力供给弹性>1,富有弹性

②劳动力供给弹性<1,缺乏弹性

③劳动力供给弹性=1,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④劳动力供给弹性=0,无弹性

⑤劳动力供给弹性=无穷大,无限弹性

专题更新时间:2025/09/22 17:13:20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考点试题

多选题 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A . 可以反映的是已经充分利用自己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B . 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
C . 表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市场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增加
D . 是在劳动者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曲线
E . 当某一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率提高时,有可能从其他劳动力市场上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甚至把原来不愿意工作的人也拉入到劳动力市场中来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A是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的情况。

单选题 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超过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时候,劳动力供给曲线( )。
A . 缺乏弹性
B . 具有单位弹性
C . 富有弹性
D . 具有无限弹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则反映了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产生影响的程度。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绝对值总共有以下五种不同的情况:
当工时变动的百分比超过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这种情况被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②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1,这种情形被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③当工时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相同时,则称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④如果工资率变动不会带来劳动力供给时间的任何变动,则劳动力供给弹性为零,此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处于无弹性状态。
⑤如果在某种工资率下,市场上可以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供给,则此时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劳动力供给曲线有无限弹性。
故本题选C。

单选题 3.一国的平均工资率从20元/小时上升到25元/小时,该国总的劳动工时供给数量上升了50%,则该国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 . 缺乏弹性的
B . 富有弹性的
C . 单位弹性的
D . 无弹性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50%/[(25-20)/20]=2>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故本题选B。

单选题 4.由于某种原因使某种类型的劳动力在短时间内非常稀缺,而培养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又需要一段时间,即劳动力供给存在滞后性。此时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 .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B . 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C . 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D . 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正确,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映的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产生这种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原因之一是某种类型的劳动力在短时间内非常稀缺,而培养这种类型的劳动力又需要一段时间,即劳动力供给存在滞后性。这样就会出现在短期内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率上升,但劳动力供给却无法增加的情形。故本题选A。
B选项,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这种自左下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常见的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
C选项,水平形状的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这种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说明,当工资率为 W0时,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得到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供给。这种曲线通常反映了欠发达国家面对的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即在一个特定的工资水平上, 欠发达 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劳动力供给,因为在传统的农业部门、家务劳动以及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就业不充分”的劳动力。 一旦现代工业部门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并且支付一定水平的工资,这些劳动力就愿意接受自己可以胜任的任何工资率为W0的工作。
D选项,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先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单选题 5.某城市目前共有计算机程序员6000人,他们的市场工资率是12元/小时。如果该城市的计算机程序员的供给是单位弹性的,要使计算机程序员的供给人数增加到7500人,则市场工资率至少应当提高到(  )元/小时。
A . 20
B . 18
C . 15
D .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城市的计算机程序员的供给是单位弹性的,即供给弹性=1,假设该城市的计算机程序员提高后的市场工资率为x,则有(x-12)/12=(7500-6000)/6000,解得:x=15。

大咖讲解: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王鑫鑫
中级经济师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查看老师课程
陈肖
中级经济师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劳动力供给总量

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

(1)劳动力质量: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程度。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2)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1、人口总量:

取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2、劳动力参与率: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与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一般将16岁以上的人口界定为劳动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

3、劳动者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量。

高频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基本原理

个人劳动力供给:某一特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率下,一位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量。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率或工资水平。

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从理论上来说,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的作用: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上升使人们享受闲暇时间的成本更高,可能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对闲暇的消费

2、非劳动收入和个人偏好

(1)非劳动收入:个人在不参加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的收入。非劳动收入越高,劳动力供给动机越弱

个人偏好:喜不喜欢工作

(二)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弯曲)

市场工资率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者谁的力量更大。

工资率上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1.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率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加,工资率下降必然引起市场劳动力供给减少。

(2)垂直形状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市场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

原因:

①工资变动后,劳动力适应新的经济刺激有一段时滞;

②封闭情况下,如果一国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则即使工资率提高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无限弹性):

①工资率为W0,可以在市场上得到任意数量劳动力供给。

②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情形;

③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数量随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①劳动力供给弹性>1,富有弹性

②劳动力供给弹性<1,缺乏弹性

③劳动力供给弹性=1,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④劳动力供给弹性=0,无弹性

⑤劳动力供给弹性=无穷大,无限弹性

高频

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一)家庭生产理论: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

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涉及的问题:

(1)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

(2)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

(3)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分为: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4)决定了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时间比例。

(5)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

(二)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家庭中主要收入获得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之后,其他成员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在衰退中出现的,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在某种可行工资率水平下寻找工作比较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便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动地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队伍在经济衰退时萎缩,在经济复苏时则倾向于扩张。

(三)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规律

2、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3、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高频

个人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基本原理

个人劳动力供给:某一特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率下,一位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量。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率或工资水平。

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从理论上来说,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的作用: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上升使人们享受闲暇时间的成本更高,可能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对闲暇的消费

2、非劳动收入和个人偏好

(1)非劳动收入:个人在不参加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的收入。非劳动收入越高,劳动力供给动机越弱

个人偏好:喜不喜欢工作

高频

家庭生产理论

家庭生产理论: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

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涉及的问题:

(1)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

(2)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

(3)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分为: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4)决定了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时间比例。

(5)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

高频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家庭中主要收入获得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之后,其他成员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在衰退中出现的,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在某种可行工资率水平下寻找工作比较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便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动地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队伍在经济衰退时萎缩,在经济复苏时则倾向于扩张。

高频

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规律

2、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3、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高频

劳动力供给总量-概述

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

(1)劳动力质量: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程度。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2)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高频

1.人口总量

取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高频

2.劳动力参与率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与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一般将16岁以上的人口界定为劳动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