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中级经济师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中级经济师
授课老师:陈肖
所属科目:中级人力资源管理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所属版本:2025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介绍

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家庭中主要收入获得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之后,其他成员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在衰退中出现的,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在某种可行工资率水平下寻找工作比较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便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动地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队伍在经济衰退时萎缩,在经济复苏时则倾向于扩张。

专题更新时间:2025/09/22 17:13:21

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考点试题

单选题 1.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剥削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将临时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
A . 失望的劳动者效应
B .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C .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D . 替代性的劳动者效应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家庭成员(如带孩子的女性或待业的年轻人)有可能会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水平不变。故本题选C。

单选题 2.国外某经济学家指责本国政府不仅未能促进经济繁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该国的真实失业水平,因为一部分劳动者由于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因此,尽管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6%,但如果将隐性失业者考虑在内,真实的失业率将达到10%。这位经济学家实际上指出了(  )。
A . 在经济衰退时期会出现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B . 在经济繁荣期会出现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C . 在经济衰退时期会出现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D . 在经济繁荣期会出现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便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单选题 3.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家庭成员有可能会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水平不变。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
A .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B .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C . 互补的劳动者效应
D . 收入效应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选项:附加的劳动者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家庭成员有可能会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水平不变。
B选项: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指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CD为干扰项。故本题选A。

单选题 4.附加的劳动者效应体现了(  )特点。
A . 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
B .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C . 劳动力需求的经济周期
D . 劳动力需求的生命周期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体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特点。故本题选A。

单选题 5.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家庭成员有可能会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水平不变。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  )。
A .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B .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C . 互补的劳动者效应
D . 收入效应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选项:附加的劳动者效应是指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家庭成员有可能会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水平不变。
B选项: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是指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对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
CD为干扰项。故本题选A。

大咖讲解: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王鑫鑫
中级经济师
山东大学MBA,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培训,丰富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查看老师课程
陈肖
中级经济师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级经济师、曾就职于500强企业从事管理相关工作。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劳动力供给总量

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

(1)劳动力质量: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程度。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2)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1、人口总量:

取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2、劳动力参与率: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与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一般将16岁以上的人口界定为劳动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

3、劳动者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劳动者平均每周在劳动力市场上供给的工作小时总量。

高频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基本原理

个人劳动力供给:某一特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率下,一位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量。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率或工资水平。

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从理论上来说,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的作用: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上升使人们享受闲暇时间的成本更高,可能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对闲暇的消费

2、非劳动收入和个人偏好

(1)非劳动收入:个人在不参加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的收入。非劳动收入越高,劳动力供给动机越弱

个人偏好:喜不喜欢工作

(二)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弯曲)

市场工资率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者谁的力量更大。

工资率上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1.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 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率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加,工资率下降必然引起市场劳动力供给减少。

(2)垂直形状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市场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

原因:

①工资变动后,劳动力适应新的经济刺激有一段时滞;

②封闭情况下,如果一国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则即使工资率提高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无限弹性):

①工资率为W0,可以在市场上得到任意数量劳动力供给。

②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情形;

③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数量随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①劳动力供给弹性>1,富有弹性

②劳动力供给弹性<1,缺乏弹性

③劳动力供给弹性=1,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④劳动力供给弹性=0,无弹性

⑤劳动力供给弹性=无穷大,无限弹性

高频

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

(一)家庭生产理论: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

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涉及的问题:

(1)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

(2)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

(3)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分为: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4)决定了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时间比例。

(5)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

(二)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家庭中主要收入获得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之后,其他成员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

2、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在衰退中出现的,一些本来可以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由于在某种可行工资率水平下寻找工作比较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临时成为非劳动力参与者的情况,便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3、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大多数研究结论是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比较强,并且占据着主动地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力队伍在经济衰退时萎缩,在经济复苏时则倾向于扩张。

(三)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规律

2、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3、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高频

个人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基本原理

个人劳动力供给:某一特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率下,一位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量。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率或工资水平。

1、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从理论上来说,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的作用: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上升使人们享受闲暇时间的成本更高,可能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对闲暇的消费

2、非劳动收入和个人偏好

(1)非劳动收入:个人在不参加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的收入。非劳动收入越高,劳动力供给动机越弱

个人偏好:喜不喜欢工作

高频

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弯曲)

市场工资率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者谁的力量更大。

工资率上升: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2、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1)向右上方倾斜

工资率提高,愿意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会增加,工资率下降必然引起市场劳动力供给减少。

(2)垂直形状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市场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

原因:

①工资变动后,劳动力适应新的经济刺激有一段时滞;

②封闭情况下,如果一国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则即使工资率提高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无限弹性):

①工资率为W0,可以在市场上得到任意数量劳动力供给。

②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情形;

③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3、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数量随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①劳动力供给弹性>1,富有弹性

②劳动力供给弹性<1,缺乏弹性

③劳动力供给弹性=1,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④劳动力供给弹性=0,无弹性

⑤劳动力供给弹性=无穷大,无限弹性

高频

家庭生产理论

家庭生产理论:以家庭为单位来分析劳动力供给问题

家庭的可能时间分配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工作时间,家庭生产时间。

涉及的问题:

(1)家庭需要消费什么样的家庭物品。

(2)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

(3)将家务劳动也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分为: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4)决定了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时间比例。

(5)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各自在劳动力市场工作、家庭生产方面的时间。

高频

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规律

2、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3、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化

高频

劳动力供给总量-概述

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

(1)劳动力质量:身体状况以及受教育和训练程度。表现为知识、技能、经验等。

(2)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周工作时间。

高频

1.人口总量

取决: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净流入率三个因素。

高频

2.劳动力参与率

已经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人与本国或本地区劳动人口总量之比。一般将16岁以上的人口界定为劳动人口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00%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