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则,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现场检查已成为常态化监管手段。接受检查时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1)建立检查应急小组,由合规负责人牵头,各部门指定对接人;
(2)提前整理近3年完整的基金备案材料、投资者适当性文件、投资决策记录等;
(3)检查办公场所是否悬挂《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原件。
2. 检查重点内容
监管机构主要核查:
• 募集行为合规性:包括宣传材料、投资者风险测评、合格投资者认定等文件;
• 信息披露情况:检查是否按季度向投资者披露净值及重大事项;
• 投资运作规范性:重点查验投资决策流程、交易指令留痕、关联交易审批等;
• 资金托管安全性:核查托管协议、资金划转记录及账户对账单。
3. 现场配合要求
(1)在检查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后,应于2小时内提供指定文件;
(2)对电子数据查询,需配合提供系统操作权限但不得自行删改数据;
(3)询问笔录需经确认后签字,对存疑处可备注说明。
4. 后续整改要点
收到《检查问题告知书》后:
• 5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说明;
• 30日内报送整改报告并附证明材;
• 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复发。
典型案例显示,2024年某百亿私募因拒绝提供电脑系统密码被认定为阻碍检查,最终被暂停产品备案6个月。建议私募机构定期开展自查演练,建立检查应对手册,将合规要求嵌入日常运营全流程。
科目: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考点:监督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