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成为监管重点。条例首次在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要求,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人员管理控制
- 从业人员管理:建立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明确禁止性行为,如严禁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等。
- 专业团队配备:根据条例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应配备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3名以上投资经理,并设立投资研究部门。
- 廉洁文化建设: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原则。
二、业务运营控制
- 业务隔离机制:条例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将资产管理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分开管理,确保业务独立性。
- 投资决策流程: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包括投资研究、决策、执行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 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投资者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信息保存期限自销户之日起不得少于20年。
三、风险管理控制
-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
- 风险预警机制:设置风险指标阈值,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事件。
- 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妥善处理。
四、合规管理控制
- 合规审查机制:对重大决策、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展合规审查。
- 监管报告制度:按规定向监管机构报送业务数据和重大事项。
- 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规模,建立与业务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2024年证券从业考试特别强调这一考点,要求从业人员深入理解条例要求,切实提升合规管理水平。随着监管趋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科目: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考点: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