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心理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3.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8日
  • 第1页:记忆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人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儿童入学以后,教师经常会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记忆要求,如识记字词、记住运算规则等,所有这些促使小学生的记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记忆的一般概述
  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它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儿童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的发展是以记忆为重要前提的。没有记忆,儿童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就不能得以延续,过去的经验就不能对当前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心理发展也将失去基础,儿童的心理能力可能将永远停留在最初始的水平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记忆的联系尤其紧密,大量知识的接受、保存和提取正是以这一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2.记忆的分类。记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记忆者对记忆的内容有无明确的意识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也叫无意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主动的、有意识参与的记忆,也叫有意记忆。
  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意义记忆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在联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从记忆效果来看,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抽象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抽象材料的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初始阶段,它使得大量感觉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被存储。如果这些信息进一步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将会很快衰退、消失。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之内的记忆,其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对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可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身的记忆。
  3.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人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过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1)识记及其规律。识记是人们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也是对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是记忆的开始阶段。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识记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记忆。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根据识记的方法,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这种理解是通过思维进行的。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基础。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识记。因此,弄清哪些因素影响识记非常重要。
  第一,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有利于调动一个人的识记积极性和针对性。由于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那么,全部的识记活动就会集中在所识记的对象上,且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识记,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通常要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第二,活动任务的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人对事物的识记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无论是无意识记还是有意识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的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好。可见,让学生直接操作识记对象,可以有效提高识记的效果。
  第三,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即识记材料的数量与识记效果成负相关;直观形象材料要比抽象材料的识记效果好;视觉材料要比听觉材料的识记效果好。
  第四,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意义识记在全面性、精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都要比机械识记优越得多。这是因为,有意义的材料本身具有逻辑联系,通过理解,个体找到它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意义的新材料就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系统中。因而其识记效果就好,而且也易于回忆。
  第五,适当“过度学习”的识记效果好。就学习的程度而言,对材料的识记尚未达到成诵程度时就中止了的学习是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刚好达到成诵程度时就中止了的学习是适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达到成诵后还继续进行的学习是过度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比低度学习和适度学习的识记效果好,一般学习程度达到150%时为适当,在精力耗费上也较为经济。
  第六,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识记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多个材料连续呈现的情况下,最先呈现的材料,即排在序列首位的内容最容易记住,这被称作“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也最容易记住,这被称作“近因效应”。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内容相对最难记。
  (2)保持及其规律。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实现回忆和再认的必要前提。
  识记的材料在头脑中的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消极被动的贮存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报考过程,会发生量上和质上的变化,从而体现了人脑对识记材料的主动加工的特点。
  在量上的变化,呈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识记的保持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回忆不起来。另一种是记忆的回涨(恢复)现象。记忆回涨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在质上的变化,因人而异,大致呈现三种改变形式:一是内容比原来识记的材料更简略、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消失;二是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三是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来材料中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和夸张。
  (3)再认和回忆及其规律。再认和回忆是在不同条件下重现过去经验的过程,也是从记忆加工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检验记忆好坏的指标。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重新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
  再认和回忆是有规律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再认和回忆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原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一般来说,原识记材料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高,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再认和回忆;反之,则再认和回忆有困难、速度慢,甚至有错误。
  第二,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影响回忆的效果。一般来说,信息储存的组织状况越好,越是按一定的规则有序排列,也就越容易回忆,其效果也就越好。
  第三,正确利用联想规律回忆效果好。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之所以有助于回忆,是因为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较稳定的神经联系以后,只要一个事物出现,自然会联想到另一事物。联想具有以下规律:①接近律,由某一事物容易想到在时空上与之接近的另一种事物,形成接近联想;②相似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形式或性质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形成相似联想;③对比律,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性质或特点上与之相反或排斥的另一种事物,形成对比联想;④因果律,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因果关系的另一种事物,或者由原因想到结果,或者由结果想到原因,形成因果联想。
  此外,主体的情绪状态对回忆效果也有影响。一般来说,良好的情绪状态如轻松、愉快、平静等有助于回忆,而不良的情绪状态,特别是过分紧张和焦虑则会降低回忆效果。
  4.遗忘及其规律。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或回忆。从
  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就是记忆信息提取不出来或者是提取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用实验法对人类遗忘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发现的遗忘规律绘制了一条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3—1所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基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渐渐趋于平缓。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