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2025年注安技术科目时,“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这一考点需掌握防雷、静电防护技术等内容。
2025年注安技术考点: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一、防雷★★★★
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冲击波(闪电电涌)。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空间产生辐射电磁波。
1.雷电的危害
1)火灾和爆炸 2)触电 3)设备和设施毁坏 4)大规模停电
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即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2.防雷分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
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制品,且会引起爆炸、爆轰,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 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制品,但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 关键词:省 |
具有0区、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 具有2区、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 |
1区、21区爆炸危险场所,且因电火花引爆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 1区、21区爆炸危险场所,但电火花引爆不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 |
关键词:0和且
| 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 |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展览馆,大型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大型港口客运站,大型旅游建筑,国宾馆,大型城市的重要动力设施;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国际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关键词:国、大、2和但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 |
(二)防雷装置★★★
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主要指防雷等电位联结及防雷间距。
1.接闪器
避雷针(接闪杆)、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可作为接闪器。GB50057 5.2.7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
对于建筑物,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
建筑物防雷类别 | 滚球半径 | 避雷网网格 |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 30m | ≤5×5或≤6×4m |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 45m | ≤10×10或≤12×8m |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 60m | ≤20×20或≤24×16m |
2.(阀式)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超纲类考点—并联,和用电设备并联)
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设施的引入端。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也用作防止高电压侵入室内的安全措施。电涌保护器就是低压阀型避雷器。
1.平时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地绝缘
2.雷击状态下—对地连通导走过电压
3.雷击状态消除,恢复不通状态
4.防雷接地装置
除独立避雷针外,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附设接闪器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也不应大于10Ω。防感应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 。
阀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5Ω。
二、静电防护技术★★★★
(一)静电产生、影响与特点
最常见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感应起电也是较常见的起电方式。
2.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容易得失电子,而且电阻率很高的材料(绝缘材料)才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生产中常见的乙烯、丙烷、丁烷、原油、汽油、轻油、苯、甲苯、二甲苯、硫酸、橡胶、赛璐珞、塑料等(有机材料)都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杂质对静电有很大的影响。
电阻率高的材料=绝缘材料
电阻率低的材料=导体材料(铜、铝、铁)
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同种工况条件)接触面积越大,产生的静电越多。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分离强度,产生较多静电。平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位移比三角皮带大,产生的静电也比较强烈。
3)环境条件的影响
湿度对静电泄漏的影响很大。随着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凝成薄薄的水膜,并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绝缘体析出的电解质,使绝缘体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泄漏。
(二)静电危害与防治★★★★
1.静电的危害
1)爆炸和火灾
电压高容易发生放电,静电火花可成为易燃易爆物质的点火源。
2)静电电击
静电电击是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的电击,静电电击不会使人致命。但可导致造成二次事故。
3)妨碍生产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2.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是从材料的选用、摩擦速度或流速的限制、静电松弛过程的增强、附加静电消除等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溅射,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而且,其方向应有利于减轻容器底部积水或沉淀物搅动;装油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附加静电。
3)接地(和等电位跨接)
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使其各部位与大地等电位。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1MΩ即可。
4)增湿
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应当注意,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5)抗静电添加剂
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漏,消除静电的危险。
6)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经典习题
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按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政治经济价值分为三类,第一类防雷等级最高,下列建(构)筑物中,属于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是的( )。
A.露天的天然气储罐
B.0区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
C.多雷电地区的烟囱
D.省级文物保护的建(构)物
A选项的露天的天然气储罐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B选项的0区爆炸危险场所建(构)筑物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C选项的烟囱满足一定条件应定义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D选项的省级文物保护的建(构)物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可能会引起燃爆事故,还可能发生电击伤害,关于静电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能量大,静电电击会使人致命
B.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可能导致燃爆事故
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不影响产品质量
D.静电电击不会对人造成二次伤害
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以及接地的人体接近带电的物体时,均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导致爆炸或火灾。
想刷更多注安考试试题?233网校APP提供注册安全工程师章节习题、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每日一练、模考大赛、答题闯关等刷题功能,大家可通过刷题,加深巩固,掌握要点,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进入下载APP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