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安全领域,储罐区的安全布置是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重要环节。根据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甲B类、乙类和丙A类液体储罐的布置需遵循以下关键要求:
防火堤内统一布置
规范明确指出,甲B类、乙类和丙A类液体储罐应布置在同一个防火堤内。这种布置方式不仅便于储罐之间的液体调配,还能统一考虑消防设施的设置,从而节省管道并简化管理流程。储罐分类与毒性等级
储罐内的液体需根据其毒性程度和闪点进行分类。例如,二甲苯(对、邻、间)属于中毒性(Ⅲ类),闪点为17-25℃;丙酮则属于低毒性(Ⅳ类),闪点为-20℃。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储罐的设计和操作要求。消防设施与扑救手段
规范还参考了实际火灾案例,强调了泡沫灭火系统的重要性。例如,某炼厂雷击引发的原油储罐火灾中,泡沫钩管和泡沫灭火展现了高效的扑救能力。因此,储罐区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日常操作与维护
储罐的日常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包括液位监控、温度控制和泄漏检测等。此外,停用设备的危害分析(如HAZOP、PHA)也是设备完好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措施,可显著降低储罐区的安全风险,确保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储罐日常操作
1、储罐日常操作包括物料收付、加温、脱水、计量、调和、测温、扫线等操作。其中,不属于物料收付作业“五要”的是()。
A.作业要联系
B.安全要注意
C.动态要掌握
D.计量要准确
2、油品加温首先要确定各种油品在油罐中的最高和最低储存温度,对罐内油品进行加温,必须在油面高于加热器( )mm时才允许开启加热器。
A.100
B.250
C.500
D.700
3、化学品储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罐壁减薄、穿孔、基础下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发现,极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关于储罐检查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1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8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B.每1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C.每2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8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D.每2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6年进行一次内部全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