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生产中,储罐内防腐层的失效可能导致介质泄漏、环境污染甚至爆炸事故。根据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储罐内防腐系统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参数:
介质腐蚀性分级储装介质如对二甲苯(闪点25℃)、邻二甲苯(闪点17℃)等中毒性物质,其腐蚀速率应参照HG20660标准进行分级监测。对于闪点低于28℃的甲B类液体,防腐层需具备抗静电特性。
失效频率量化依据24版化工安全教材第五章数据,储罐防腐层微小泄漏的基础概率为1×10⁻³/年,大量泄漏概率则降至1×10⁻⁵/年。建议每季度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涂层厚度变化。
检测技术升级AQ/T 3034-2022明确要求:涉及剧毒液体的储罐应配置独立安全仪表系统,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实时监测防腐层阻抗值,当数据偏离基准值15%时必须停机检修。
应急管理措施防腐层破损后的应急处理应纳入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演练频次需满足每3个月1次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修复动火作业必须按特级动火管理,并执行SH3501-2011规定的气体检测标准。
典型案例显示,某石化企业因未及时更换已产生氢鼓包的防腐衬里,导致间二甲苯储罐壁厚减薄30%,最终引发毒性气体泄漏事故。该案例暴露出日常巡检中未落实T/CCSAS 044-2023标准要求的本质安全化评估要求。
特别提示:2025年实施的GB/T 45420要求建立防腐层失效的RPN(风险优先数)模型,将检测频率与介质毒性、设备剩余寿命等参数联动计算,此项内容已被纳入最新版注安考试大纲。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储罐内防腐
1、储罐内防腐施工时,电气照明设施采用( )V安全电压,罐内不设各类电气开关。
A.12
B.24
C.36
D.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