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中,电气线路问题占比高达35%。根据AQ/T3034-2022《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和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预防电气线路火灾爆炸需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1. 电缆敷设技术要求(1)爆炸危险区域应采用铜芯电缆,截面不小于2.5mm² (2)穿越不同危险区域时,应在分界处设置防爆密封管件 (3)架空线路与工艺管道的水平距离应≥3m,垂直交叉距离≥1.5m
2. 线路保护关键措施(1)所有线路必须设置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 (2)1区、2区线路应设漏电火灾监控系统(动作电流≤300mA) (3)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层敷设,间距≥0.25m
3. 特殊环境处理方案(1)腐蚀性环境: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缆 (2)高温区域:采用耐温105℃以上的硅橡胶电缆 (3)振动场所:使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
4. 日常检查要点(1)每月测量线路绝缘电阻(≥1MΩ) (2)每季度检查电缆桥架接地电阻(≤4Ω) (3)每年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接头温升≤15℃)
典型案例分析某石化企业因电缆沟内存在可燃气体积聚,普通电缆短路火花引发爆炸。整改后采用:
阻燃型电缆(阻燃等级A类)
电缆沟强制通风(换气次数≥12次/h)
增设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最新规范更新2025版《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指南》新增要求:
甲类厂房必须采用无卤低烟阻燃电缆
重大危险源区域电缆应具备1.5小时防火性能
特别提示企业应建立电缆管理台账,包含:
线路走向图(标注危险区域划分)
绝缘测试记录
接线盒防爆检查记录
电缆中间接头位置信息
通过实施'设计合规+材质升级+智能监测'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可将电气线路火灾风险降低80%以上。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释放源是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部位或地点。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这种情况属于()。
A.连续级释放源
B.一级释放源
C.二级释放源
D.长期释放源
2、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可燃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应符合的规定有()。
A.封闭建筑物内和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可划为2区
B.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0m,高度为5.5m的范围内可划为2区
C.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的范围可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
D.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可划分为1区
3、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 )倍。
A.0.5
B.0.8
C.1.25
D.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