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工艺反应失控具有发展快、破坏力强的特点,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规范处置至关重要。依据《AQ 3062-2025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事故案例分析,氧化工艺失控防控要点如下:
一、失控预警信号识别
温度异常:
反应温度上升速率≥10℃/min(一级预警)
温度超过设计值20℃(二级预警)
压力异常:
压力波动幅度超过正常值30%
安全阀频繁起跳
工艺参数失联: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突然减小
搅拌功率异常波动
二、分级响应机制| 预警等级 | 处置要求 | 时限要求 | |----------|----------|----------| | 一级预警 | 工艺调整 | 立即响应 | | 二级预警 | 系统降负荷 | 5分钟内 | | 三级预警 | 紧急停车 | 2分钟内 |
三、标准化应急处置
终止剂注入:
优先选用经过验证的专用终止剂
注入量按反应物料量的3-5%控制
紧急泄压:
通过经认证的安全泄放系统排放
排放至专用事故收集装置
隔离措施:
切断氧化剂供应管道(双阀隔离)
启动周边设备联锁停车
典型案例: 2024年某过氧化物厂失控事故中,因未能及时识别以下征兆导致爆炸:
反应液颜色异常变化(提前2小时出现)
冷却水流量持续下降(提前40分钟出现)
最新规范要求: 根据《T/CCSAS 044—202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指南》:
氧化反应系统应设置多点温度监测
建立反应失控模型并定期演练
终止剂储罐保持常压氮封
专家提示:
每年进行全流程应急演练
建立反应失控案例数据库
操作人员须掌握物料异常状态的感官判断方法
科目:化工安全
考点:氧化工艺
1、2019年以“工业氧化”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呼吁,化工行业应重视工业氧化技术背后的安全问题。据统计,在化工产业中,至少有50%的化工产品涉及氧化,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下针对氧化和过氧化工艺重点监控的工艺中,不正确的是( )。
A.重点监控氧化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防止发生超温、超压
B.严格监控氧化剂流量,并设置物料配比联锁装置,防止氧化剂过量
C.重点控制反应釜内副产物过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因其不稳定性导致发生燃爆事故
D.监控气相空间氧含量、氮含量,防止形成爆炸性蒸汽
2、典型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卤化反应、硝化反应等,下列关于以上典型的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储运过氧化物的设备和容器必须非常清洁,应采用玻璃等非金属材料
B.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表现为反应原料得到氢或失去氧
C.卤化反应包括了氯化反应、氟化反应以及溴化反应和碘化反应
D.硝化反应腐蚀性很强,应注意设备防腐
3、氧化为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过程,即氧化数升高的过程。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表现为反应原料得氧或者失氢,涉及氧化反应的工艺过程叫做氧化工艺。下列关于氧化工艺描述错误的是:()
A.氧化工艺反应类型为放热反应;
B.产物中易生成具有燃爆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C.需要对氧化反应釜的pH值进行监控;
D.应对反应釜的温度压力设置报警和联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