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燃温度又称自燃点或自燃温度,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引燃温度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通常用于评估可燃气体、蒸气、薄雾等的自燃风险。
引燃温度的定义:
定义:引燃温度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要外来火源即可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分类:根据引燃温度的不同,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被分为6组(T1至T6),每组的引燃温度范围不同。例如,T1组的引燃温度大于450℃,而T6组的引燃温度在85℃至100℃之间。
引燃温度的重要性:
火灾风险评估:引燃温度越低,物质越容易自燃,火灾风险越高。因此,引燃温度是评估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关键指标。
储存和运输:引燃温度低的物质需要特别小心地储存和运输,以防止自燃事故的发生。
设备选择:在选择防爆设备时,需要考虑其工作环境中的引燃温度,确保设备不会成为点燃源。
常见可燃物质的引燃温度:
氢气:560℃
甲烷:537℃
乙炔:305℃
丙酮:540℃
苯:560℃
乙醇:422℃
通过了解引燃温度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可燃物质的火灾风险,确保生产和作业的安全。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3.引燃温度、4. 爆炸极限
考点试题:
1、爆炸极限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其中,甲烷的爆炸极限为( )。
A. 1.4%~7.6%
B. 2.5%~80%
C. 4.9%~15%
D. 2.8%~34%
选项A错误。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 4% -7.6%;
选项B错误。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 5% -80%;
选项C正确。甲烷的爆炸极限为4.9% -15%;
选项D错误。乙烯的爆炸极限为2.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