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划分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对于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划分时应综合考虑粉尘量、释放率、浓度和物理特性等因素。以下是划分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的原则和方法:
划分原则:
粉尘量和释放率:
连续级释放源:持续或长时间或频繁释放可燃性粉尘的区域可划为20区。
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可燃性粉尘的区域可划为21区。
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时不释放或不经常且只能短时间释放可燃性粉尘的区域可划为22区。
通风条件:
良好通风:如果通风良好,可以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例如,自然通风、一般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不良通风:如果通风不良,可能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局部机械通风:
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可燃性粉尘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因此可以采用局部机械通风来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障碍物和死角:
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因为这些地方容易积聚可燃性粉尘。
限制扩散:
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可燃性粉尘的扩散,可以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划分方法:
现场调查: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粉尘释放源的位置和特征。
通风评估:评估现场的通风条件,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效果。
技术经济比较:结合生产条件、运行经验和成本效益,综合确定危险区域的范围。
实际应用:
面粉加工厂:通过现场调查和通风评估,确定磨粉车间的危险等级。
木材加工厂:利用局部机械通风和障碍物限制,降低锯木车间的爆炸危险等级。
通过正确划分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火灾和爆炸风险,确保生产和作业的安全。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考点试题:
1、为了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关于爆炸危险环境中危险区域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连续释放源的区域为1区
B. 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为21区
C. 旋风除尘器、搅拌器内部区域为22区
D. 粉尘袋、取样点周围区域为20区
B选项正确,21 区包括频繁打开的粉尘容器出口附近、传送带附近等设备外部邻近区域;
C选项错误,20 区包括粉尘容器、旋风除尘器、搅拌器等设备内部的区域;
D选项错误,22区包括粉尘袋、取样点等周围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