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作业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援用具配置
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加热用火以防止火灾和爆炸?
答: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加热用火是预防火灾和爆炸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设备直接加热易燃物料,推荐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进行间接加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火焰与易燃物直接接触的风险。其次,如果必须使用明火加热设备,其位置应当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这种布局可以利用自然风力将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吹离火源,从而降低火灾风险。
问:在进行维修焊割作业时,有哪些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以采取?
答: 维修焊割作业时,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安全。首先,在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前,必须对系统和环境进行全面清洗或清理。具体操作包括:将相连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吹扫置换。之后,需进行气体分析,确保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才能动焊。对于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5%;而对于爆炸下限小于等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则应小于0.2%。
此外,动火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和灭火毯等,并将周围可燃物品彻底清理干净。在可能积存可燃气体的管沟、电缆沟、深坑、下水道内及其附近,应用惰性气体吹扫干净,再用非燃体(如石棉板)进行遮盖,以防止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对于气焊作业,乙炔发生器应放置在安全地点,以防回火爆炸伤人或将易燃物引燃。
问:动火作业现场应配置哪些应急救援用具?
答: 动火作业现场应配置多种应急救援用具,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救援用具:
- 灭火器:用于扑灭初期火灾,尤其是固体材料、液体和电气火灾。
- 消防沙:适用于扑灭油类火灾,能够迅速覆盖并窒息火焰。
- 灭火毯:适用于扑灭小范围的初起火灾,特别是人身着火的情况。
- 隔离式防护用具:如空气呼吸器,用于受限空间作业中的中毒、窒息保护。
- 生命体征探测器:用于检测被困人员的生命迹象,以便及时救援。
-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器:用于检测作业现场的有害气体浓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 液压钳等破拆工具:用于破拆障碍物,便于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 应急照明设备:在停电或黑暗环境下提供照明,保障作业安全。
- 通信联络设备:用于保持作业现场与外界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 医药箱:用于初步处理受伤人员,提供急救药品和用品。
这些应急救援用具的配置不仅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火灾和爆炸事故,还能在其他紧急情况下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