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易燃易爆场合工作时,有哪些安全措施需要注意? 答:在易燃易爆场合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工作人员不应穿着带有铁钉的鞋子,因为这些铁钉在摩擦或碰撞地面时可能会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火灾。其次,在搬运可燃和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应当使用专门设计的运输工具,绝对禁止直接将容器在地上滚动、拖拽或抛掷,以免因外力撞击而损坏容器,导致泄漏并引燃。
此外,在存在爆炸风险的生产环境中,机械设备的运转部件应当采用两种不同材质制成,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不产生火花的有色金属,比如铜或者铝。这是因为当这些非铁质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或碰撞时,相比于钢铁制品而言,不容易产生足够的热量来点燃周围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同时,机器内部如轴承这样的关键旋转部位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并且要经常性地清理掉附着在其表面的各种可燃物质残留物,以防万一积累过多成为潜在的火源。
对于那些用来输送可燃气体或是易燃液体的压力管道来说,则更是需要格外小心谨慎。这类管线系统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耐压测试及气密性能检查,目的是为了检验其结构强度是否足够抵御内部介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同时也要确认各个连接处密封效果良好,不会出现任何形式的泄露情况。一旦发现有任何缺陷隐患存在,就应当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直至彻底消除为止,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管道破裂或是接口松动而导致的物料溢出问题,进而降低了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总之,在涉及到易燃易爆物品的操作过程中,只有全面贯彻执行上述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资产不受损失。
问:为什么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运转部分要使用两种材料制作? 答: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环境中,机件运转部分使用两种材料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火花产生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机械零件多由钢或其他硬质合金制成,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比如存在大量可燃气体或粉尘的空间内,这些材料之间的摩擦或碰撞很容易产生高温微粒,即所谓的“火花”。如果这些火花接触到附近的可燃物质,就有可能瞬间点燃它们,进而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技术人员通常会选择将一部分零部件替换为具备较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有色金属材料,例如铜或铝。这些有色金属不仅具有较低的熔点,而且在相互接触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也相对较小,因此很难达到足以点燃周围气体或粉尘所需的温度值。通过这种双材质设计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运行期间因机械磨损而引发火灾的风险,从而显著提升了整个工作环境的安全水平。
当然,除了改变材料属性之外,还应该加强对设备本身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比如说,给所有转动部件加注适量的润滑油,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沾染的各种杂质颗粒。这样既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又能进一步减少因摩擦生热而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摩擦和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