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救援用具配置
问:在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的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如何有效管理以确保安全?
答: 在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的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安全管理措施:
-
加热用火控制:加热易燃物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设备,建议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进行间接加热。如果必须使用明火加热设备,应将其布置在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的位置,并且要位于这些区域的上风向或侧风向,以减少明火引发火灾的风险。
-
维修焊割用火控制:在进行维修焊割作业时,特别是在输送或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时,需先对系统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或清理。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然后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只有当气体分析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作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其浓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爆炸下限大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其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等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其浓度应小于0.2%。
-
其他明火管理:在存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如厂房、仓库、油库等地,不得使用蜡烛、火柴或普通灯具照明。若汽车、拖拉机等车辆确需进入这些区域,其排气管上应安装火花熄灭器。此外,在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禁止吸烟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并应在醒目的地方张贴警示标记。
问:作业现场应配置哪些应急救援用具?
答: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以下应急救援用具:
- 灭火器:用于初期火灾的扑救。
- 消防沙:用于覆盖油类等易燃液体,阻止其燃烧蔓延。
- 灭火毯:用于覆盖着火物体,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 隔离式防护用具:用于受限空间作业中,防止有毒气体吸入。
- 防护服:提供全身保护,防止化学品溅射等。
- 生命体征探测器:用于检测受困人员的生命迹象。
- 有毒(可燃)气体探测器:实时监测作业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气体。
- 液压钳等破拆工具:用于紧急情况下拆除障碍物,营救被困人员。
- 应急照明设备:在电力中断时提供必要的照明。
- 通信联络设备:确保现场与外界的信息畅通。
- 医药箱:内含急救用品,用于处理轻微伤害。
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救援用具的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明火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