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注册安全工程师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注册安全工程师
授课老师:安勇
所属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二节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事故致因原理
所属版本: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介绍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损失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7 11:45:52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考点试题

单选题 1. 某烧结厂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一名员工重伤不治身亡,该厂安全科在事故分析时,采用了博德的管理失误论对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提出,员工带病工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博德的管理失误论,此原因属于(  )。
A . 主要原因
B . 次要原因
C . 基本原因
D . 直接原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博德的管理失误论第二块骨牌是基本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等。

单选题 2.某公司锅炉送风机管理系统堵塞,仪表班班长带领两名青年员工用16.5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对堵塞的管路系统进行吹扫,造成非承压风量平衡桶突然爆裂,导致一青年员工腿骨骨折。按照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这起事故的征兆是()。
A . 风量平衡桶材质强度不够
B . 用16.5MPa气体直接吹扫
C . 员工个体防护缺陷
D . 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的征兆是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题干中用工用16.5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对堵塞的管路系统进行吹扫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故B选项正确。

多选题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是它们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征兆和管理缺陷的反应。只有找出背后的原因,改进企业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下列关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本原因一起源论,即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B . 控制不足一管理,认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C . 在安全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D . 基本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
E . 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五块骨牌:管理失误(根本原因)、个人原因与工作条件(基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事故、伤亡。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3)直接原因——征兆:直接原因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
根本原因:控制不足、管理缺陷指的是未能避免基本原因事件产生或对基本原因事件控制不力的管理失误或缺陷。A选项正确
基本原因:基本原因就是导致直接原因发生的时间,是直接原因的起源。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主要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一级存在有害作业环境因素。D、E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直接原因一征兆,认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单选题 4.某机加工企业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发现:①未落实隐患整改措施;②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合适;③部分女性员工进行机床作业时披头散发;④管理人员未制止违章作业;⑤部分员工性格鲁莽、粗心。根据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属于第一块骨牌因素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⑤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五块骨牌:管理失误(根本原因)、个人原因与工作条件(基本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事故、伤亡。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
3)直接原因——征兆:直接原因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一块骨牌根本原因:控制不足、管理缺陷指的是未能避免基本原因事件产生或对基本原因事件控制不力的管理失误或缺陷。因此题干描述的①④符合题意。
基本原因: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等。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温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气、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容易滑倒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险的物体等)等环境因素。
②③⑤皆均属于基本原因。
故本题B选项正确,选项ACD错误。

单选题 5.某烧结厂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事故,导致一名员工重伤不治身亡,该厂安全科在事故分析时,采用了博德的管理失误论对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提出,员工带病工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博德的管理失误论,此原因属于()。
A . 主要原因
B . 次要原因
C . 基本原因
D . 直接原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博德的管理失误论第二块骨牌是基本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等。

大咖讲解: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赵春晓
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233网校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独家签约网课老师。某“双一流、211”高校副研究员、硕导,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
查看老师课程
安勇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211重点高校安全管理专业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安全工程),在大型国企担任安全管理岗位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深入了解各种行业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查看老师课程
江慧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事故致因原理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择优论--针对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影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过于绝对化和简单化,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造成事故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孤立的。“少数人”上升到“一般人”,具有普遍性。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主要观点:1)控制不足- 管理 2)基本原因- 起源论 3)直接原因- 征兆 4)事故- 接触 5)受伤- 损坏- 损失
日本北川彻三,作了一些修正,提出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基本原因:
(1)管理原因。企业领导者不够重视安全,作业标准不明确,维修保养制度方面的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
工积极性不高等管理上的缺陷。
(2)学校教育原因。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安全教育不充分。
(3)社会或历史原因。社会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法规或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不完备等。
事故的间接原因:
(1)技术原因。机械、装置、建筑物等的设计、建造、维护等技术方面的缺陷。
(2)教育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不知道、轻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方法,或操作不熟练、习惯操作等。
(3)身体原因。身体状态不佳,如头痛、昏迷、癫痛等疾病,或近视、耳聋等生理缺陷,或疲劳、睡眠不足等。
(4)精神原因。消极、抵触、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惧、偏激等精神不安定,狭隘、顽固等不良性格,以及智力方面的障碍。
在上述的4种间接原因中,前面两种原因比较普遍,后面两种原因较少出现。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事故防范对策 :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 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在容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2)限制能量。(利用低电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
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
(3)防止能量蓄积。(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
(4)控制能量释放。(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5)延缓释放能量。(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4.轨迹交叉理论
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5.系统安全理论
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主要观点:
①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②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③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④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6.综合原因论
事故是社会因素(基础原因)、管理因素(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事故隐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轨迹交叉理论相反,为: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高频

安全原理


1.系统原理及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1)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综合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
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
企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管理手段、管理过程 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各管理机构、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人本原理及原则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1)动力原则 (人要有动力—内部)
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 (合适的人放合适位置)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 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 (有外部刺激—外部)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剌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 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行为原则
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及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 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己。
3)3 E原则
可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 3
E ”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及原则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1)安全第一原则
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 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 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2)监督原则
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高频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问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问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高频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 遗传及社会环境
(2) 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 伤害

高频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

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技术、教育、身体、精神上的原因。技术原因指机械、装置、设施的设计、造、维护有缺陷教育原因指因教育培训不充分而导致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及操(经验,身体原指人员的身体状况不佳;精神原因指人员的不良态度、不良性格、不稳定情绪。

而事故的根本原天是管理 学校教直 社会和历安的原因。管理原因指领导者不重视作业标准不明。淘/有的路,人员安排不当: 学教言原因指数育机构的教言不本分:让会和历安的周能安全观念落后,法规不全,监管不力。

在北川彻二的因果连锁理论中,基本原因中的各个因素,已经超出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范围。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基本原因因素,对综合利用可能的学技术 管理手段来改善间特原因因责,达司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高频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概述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闽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室息和冻伤。

(2)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 (或结构) 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室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高频

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

(1)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共同作用)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 基本原因一间接原因一直接原因一事故一伤害

高频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

(1)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做危险源,来自某种危险源的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危险。危险源是一些可能出问题的事物或环境因素,而危险表征潜在的危险源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机会,可以用概率来衡量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因此,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上。

高频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及原则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管理系统具有 6 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且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 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 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高频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及原则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 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袖动力和信息动力。(2) 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2) 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3) 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例如,车间主任和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他们营造个人进取机会,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4)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高频

预防原理

预防原理及原则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如爆炸事故,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爆炸程度以及事后是否有火灾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的。

(2) 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识或早而己,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 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 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高频

强制原理

强制原理及原则

1.强制原理的含义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 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高频

综合原因论

综合原因论

事故是社会因素 (基础原因)、

管理因素 (间接原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

(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调查过程则与上述相反,为: 事故现象一事故经过一直接原因一间接原因一基础原因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