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知识库 > 其他安全

如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对金属加工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进行辨识?

来源:233网校 2025-08-15 11:59:07
导读: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金属加工企业粉尘爆炸事故案例,详细解析如何应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通过对案例中各环节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如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

如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对金属加工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进行辨识?

如何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对金属加工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进行辨识?

案例背景:某金属加工企业在打磨车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该企业主要设备包括打磨机、除尘系统等。事故发生时,车间内积尘严重,且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

问题分析

  1. 物理性危险因素

    • 机械伤害:打磨机等机械设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挤、割伤等伤害。

    • 物体打击: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或工具掉落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 火灾与爆炸:金属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2. 化学性危险因素

    • 粉尘爆炸:金属粉尘(如铝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 有毒气体:打磨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生物性危险因素

    • 在该案例中,未提及明显的生物性危险因素。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 疲劳:长时间在高粉尘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疲劳,增加事故风险。

    • 紧张:由于设备老化和存在安全隐患,员工可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影响操作安全。

  5. 行为性危险因素

    • 违章操作: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防尘口罩,增加了吸入粉尘的风险。

    • 管理缺陷: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具体案例分析

  • 直接原因

    • 粉尘浓度超标:车间内积尘严重,空气中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 火源:车间内存在明火或其他点火源,引发粉尘爆炸。

  • 间接原因

    • 设备维护不足:打磨机及其附属设备长期使用,缺乏定期维护和检修,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 安全管理缺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能有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导致隐患长期存在。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属加工企业在打磨车间存在多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尤其是粉尘爆炸的风险。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严格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进行系统性的危险源辨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

科目:其他安全

考点:《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