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初级 > 初级《风险管理》 > 初级风险管理学习笔记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难点点拨2.1章

来源:233网校 2016-08-25 09:04:00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风险管理核心考点解密>> 风险管理章节模拟测试>>

  一、公司治理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定义和内涵
  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机构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一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其目的是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确保公司永续发展和实现价值最大化,其核心是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设。银行业公司治理遵循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又具有自身特征,表现为:一是高杠杆性,以及由此导致经营上的高风险;二是高不对称性,即银行与社会、客户及交易对手间的信息不对称;三是高关联度,主要是银行与股东间的关联关系、银行与社会经济的高关联性;四是对经营失败的低容忍度,银行破产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一致地追求符合银行和股东利益的目标,以便于实施有效的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切实承担起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以及监督合规操作的职能,是商业银行实施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实现公司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强化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行为的约束等来不断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上而下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安全运营。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1.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当局提出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要求
  (1)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2)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
  (3)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4)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5)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2.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具备的特征
  (1)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2)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3)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4)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5)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产品定价、成本考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在上述对银行自身公司治理的要求以外,良好的外部环境被普遍作为促进稳健银行公司治理的必要条件。
  二、内部控制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内部控制包含的内容
  (1)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
  (2)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3)为保证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4)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
  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加快、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
  (1)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3)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4.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
  (1)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识别与评估。
  (3)内部控制措施。
  (4)监督与纠正。
  (5)信息交流与反馈。
  5.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则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具体来说:
  (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三、风险文化
  (一)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风险文化又称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健康的风险文化以商业银行整体文化为背景,以经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有机地融合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始终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客户,在与市场的不断博弈中完善政策制度,与时俱进地指导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是科学、有效、完整和可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
  健康的风险文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加强高级管理层的驱动作用。
  (3)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其中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风险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比起知识和制度来说,员工的行为具有更直接和长效的影响力。
  (二)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所包括的内容
  (1)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
  (2)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是消除风险,而是通过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3)风险管理战略应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之中,并服务于业务发展战略。
  (4)商业银行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
  培植风险文化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终身事业”。商业银行应向全体员工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规范和标准,大力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根除惯性思维和陈旧观念的影响,使平衡风险与收益等理念成为商业银行和员工一致的价值观,真正使风险文化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原动力。商业银行应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和实施绩效考核,将风险文化融人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四、管理战略
  (一)商业银行管理战略的定义和内涵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商业银行管理战略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商业银行应定期(通常为1年)研究、制定或修正管理战略。
  (二)商业银行管理战略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分为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的内容。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等细项,以便管理层清晰了解战略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正的必要性。
  从形式上看,战略愿景主要描绘商业银行的理想境界,如客户满意、股东回报率高、员工价值实现等宏观层面的景象;阶段性战略目标明确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各项业务(可按区域、产品、行业等划分)发展、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等领域希望实现的目标;可将阶段性战略目标继续分解为主要发展指标,使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增强可操作性。战略目标决定了实现路径。商业银行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展开,一旦战略目标发生改变,必须相应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战略目标确立后,商业银行应重点研究如何保证实现路径的高质量和有效率。
  五、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总量。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定为银行战略层面的内容,是董事会在考虑利益相关者期望、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风险管理底线。制定明确的风险偏好,有助于商业银行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明确表达对待风险的态度,同时也有助于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个共同交流的基础。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第三版《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则》,强调银行要设定明确的风险偏好。2012年6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充足评估要实现资本水平与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目标,同时,规定董事会负责设定风险偏好,高级管理层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和风险偏好组织实施资本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定量指标通常包括资本类指标、收益类指标、风险类指标及零容忍度类指标。风险偏好指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指标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规性原则。
  在风险偏好设置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
  (1)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2)将风险偏好与战略规划有机结合。
  (3)向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传导。
  (4)持续地监测与报告。

相关阅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初中级银行交流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