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银行从业 /信用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的分类

信用风险的分类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信用风险的分类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银行从业
授课老师:孙婧
所属科目:中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三部分 第五章 风险管理/第三节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分类
所属版本:2025

信用风险的分类介绍

信用风险的分类

(1)按风险是否分散,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2)按风险发生的形式,结算前风险、结算风险

(3)按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的主体不同,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01 11:30:33

信用风险的分类考点试题

多选题 1.信用风险按照风险能否分散,可分为()。
A . 系统性信用风险
B . 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C . 结算前风险
D . 结算风险
E . 主权信用风险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1.按照风险能否分散,信用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信用风险。(故本题选AB)
2.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3.按照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风险主体不同,可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

单选题 2.关于信用风险的分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按风险发生的形式,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B . 按风险暴露特征,仅分为公司信用风险暴露和零售信用风险暴露
C . 按风险能否分散,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D . 按风险暴露主体不同,分为非零售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选项A正确:信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选项B错误D正确:按照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风险主体不同,可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其中,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统称为非零售信用风险暴露。
选项C正确:按照风险能否分散,可以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综上,本题应选B选项。

单选题 3.按照信用风险能否分散对风险进行分类可分为( )。
A . 结算风险与结算前风险
B . 系统性信用风险与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C . 信用风险与责任风险
D .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1.按照风险能否分散,可以分为系统信用风险非系统信用风险。(故本题选B)
2.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结算前风险结算风险

3.按照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风险主体不同,可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

多选题 4.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  )。
A . 结算前风险
B . 结算风险
C . 系统性风险
D . 非系统性风险
E . 零售信用风险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1.按照风险能否分散,可以分为系统信用风险和非系统信用风险。
⒉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故本题选AB)
3.按照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风险主体不同,可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

多选题 5.信用风险按照风险能否分散,可分为()。
A . 系统性信用风险
B . 非系统性信用风险
C . 结算前风险
D . 结算风险
E . 主权信用风险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1.按照风险能否分散,信用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信用风险和非系统性信用风险。(故本题选AB)
2.按照风险发生的形式,可分为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
3.按照风险暴露特征和引起风险主体不同,可分为主权信用风险暴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暴露、零售信用风险暴露、公司信用风险暴露、股权信用风险暴露和其他信用风险暴露六大类。

大咖讲解:信用风险的分类

孙婧
期货从业
证券从业
银行从业
曾就职于多家大型证券、期货公司,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培训经验,外汇分析师,大学生金融交易大赛评委,同时拥有金融类多个从业资格。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信用风险的计量

(1)信用风险参数

①违约概率:债务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般是一年)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②违约损失率: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

③违约风险暴露:债务人发生违约时预期表内和表外项目风险暴露总额,反映了可能发生损失的总额度。

④有效期限:某一债项的剩余有效期限。

⑤预期损失: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⑥非预期损失:主流模型有Risk Metrics、Credit Metrics、KMV模型等。

(2)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

①权重法

权重法是指银行将全部资产按照监管规定的类别进行分类,采用监管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

在权重法下,表内资产划分为17个类型,根据每个资产类别的性质及风险大小,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共分为0、20%、25%、50%、75%、100%、150%、250%、400%、1250%等档次。

权重法下,银行的表外资产划分为11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分别规定了0、20%、50%、100%等四个档次的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例如,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转换系数为100%;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转换系数为20%。

②内部评级法

指商业银行通过构建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估计各类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及期限等风险数,并按照统一的函数关系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

内部评级体系: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体系。

高频

信用风险的管控手段

常用的信用风险控制手段包括明确信贷准入和退出政策、限额管理、风险缓释、风险定价等。

(1)信贷准入和退出

信贷准入:指银行通过制定信贷政策,明确银行意愿对客户开办某项信贷业务或产品的最低要求。

信贷准出:指银行在对存量信贷资产进行风险收益评估的基础上,收回对超出其风险容忍度的贷款,以达到降低风险总量、优化信贷结构的目的。

(2)限额管理

限额是指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管理策略,对银行承担的风险设定的上限,防止银行过度承担风险。

(3)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

抵质押品

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由借款人或第三人为担保银行债权实现而抵押或质押给银行的财产或权利。常见抵质押品包括金融质押品、应收账款、商用房地产和居住用房地产、土地使用权等。

保证

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信用衍生工具

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比较常见的衍生工具有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联系票据和信用利差期权等。

净额结算

指参与交易的机构以交易参与方为单位,对其买入和卖出交易的余额进行轧差,以轧差得到的净额组织交易参与方进行交割的制度。

(4)风险定价

信用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一种成本,银行需要通过风险定价加以覆盖,并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金,以便在实际遭受损失时进行抵补。【如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提高贷款利率水平】

高频

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与风险资产处置

(1)风险分类

范围

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按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商业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不包括在上述范围之内。

原则

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独立性。

贷款五级分类

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类别

内容

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关注类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损失类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2)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①现金清收

②资产重组

③以资抵债

④呆账核销

⑤批量转让

⑥不良资产证券化

⑦市场化债转股

⑧破产清偿

高频

风险的分类

风险分类

范围

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按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商业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不包括在上述范围之内。

原则

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独立性。

贷款五级分类

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类别

内容

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关注类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

损失类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


   

 

高频

不良金融资产的处置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①现金清收

②资产重组

③以资抵债

④呆账核销

⑤批量转让

⑥不良资产证券化

⑦市场化债转股

⑧破产清偿

高频

(一)信用风险参数

信用风险参数

①违约概率:债务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般是一年)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②违约损失率: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

③违约风险暴露:债务人发生违约时预期表内和表外项目风险暴露总额,反映了可能发生损失的总额度。

④有效期限:某一债项的剩余有效期限。

⑤预期损失: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⑥非预期损失:主流模型有Risk Metrics、Credit Metrics、KMV模型等。

高频

(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

①权重法

权重法是指银行将全部资产按照监管规定的类别进行分类,采用监管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

在权重法下,表内资产划分为17个类型,根据每个资产类别的性质及风险大小,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共分为0、20%、25%、50%、75%、100%、150%、250%、400%、1250%等档次。

权重法下,银行的表外资产划分为11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分别规定了0、20%、50%、100%等四个档次的不同的信用转换系数。例如,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转换系数为100%;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转换系数为20%。

②内部评级法

指商业银行通过构建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估计各类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及期限等风险数,并按照统一的函数关系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

内部评级体系: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体系

添加银行学霸君或学习群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银行从业书籍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