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硕士生学制研讨会上,与会的近20所大学有关领导、专家发出了共同的声音: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由两年半或三年缩短为两年,是硕士生学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据了解,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实际上大多高校执行的是2.5年至3年学制,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都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目前这种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近几年该校有75%左右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企事业单位工作,13%左右考取博士,仅有12%左右到高校或研究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这说明,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固定学制、‘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并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原则受到巨大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袁卫认为,原有相对独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逐渐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硕士是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应用型硕士培养的是实际部门的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类型的多元化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带来了培养年限的改革。
早在10年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开始尝试这方面的改革,至今已经培养出了9353名两年制硕士毕业研究生。据统计,在两年时间能够按期答辩、毕业和进行硕博连读的学生占每届硕士生总数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