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试运行阶段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17的相关规定,试运行管理的内容应包括总体说明、组织机构设置、进度计划编制、资源计划安排、费用控制、培训实施、考核机制、质量安全管理、环保健康要求、试运行文件准备以及发包人和相关方的责任分工等。作为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重要一环,试运行是将设计意图落地、设备调试运转、系统稳定运营的关键过程,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交付质量与运行效率。
试运行阶段的第一项工作是明确总体方向和发展路径。这就需要项目部在试运行前期对整体流程、阶段性目标、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全面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试运行总纲领。该纲领通常以试运行方案的形式呈现,内容应涵盖运行目的、技术标准、验收程序和评估方式等内容。
其次是组织机构建设。一个高效协同的组织结构是试运行顺利进行的前提。试运行过程中涉及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多个单位,必须设立相应的岗位与职责体系,例如试运行经理、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安全监督员等,确保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进度计划的编制则是实现全过程时间管理的关键。通过明确各子系统的启动顺序、测试时间段和联合试车节点,制定科学的时间表,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力量,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同时也要考虑天气、物流、供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节奏,确保不影响整体进度。
资源计划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设备及技术支持等的安排。由于试运行往往需要临时抽调大量技术人员进行支持,因此必须提前储备充足的专业人员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工器具、备件、润滑油脂、燃料介质等耗材,防止因缺乏资源而影响正常运行。
费用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尽管试运行不涉及大量的建筑安装工作,但期间仍会产生诸如能源消耗、运输调度、应急物资购买等成本。为此,项目部需设立专项预算,并由专人跟踪支出情况,做到精细化管控。
此外,培训计划和考核体系的建立也极为重要。新项目操作人员可能对该系统的具体配置和运行模式尚不熟悉,必须安排有针对性的岗前或岗中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核心操作要点和异常处置能力。与此同时,结合理论考试和实操演练,制定绩效评估机制,确保每名参与人员均具备独立作业的能力。
在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规范》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尤其在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高危环境下,项目部需严格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环保和职业健康的保障措施同样要落实到位,如排放达标监测、废弃物分类处理、劳动保护装备发放等环节均应有详细制度和操作流程。
为了保证所有工作有章可循,项目还需认真编写各类试运行文档,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检查清单、试运记录、故障诊断报告等,并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为后期运维提供有力支撑。
在试运行准备工作上,必须确保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电气仪表联校成功、管道吹扫合格、消防设施齐备、现场清洁畅通,以及所有系统联动测试已完成,避免出现遗漏或安全隐患影响正式运行。
在整个试运行过程中,发包人及相关方之间的责任划分尤为关键。作为总承包方,必须主动履行合同义务,同时与业主、供应商、监理公司等紧密配合,明确各自职责边界,减少推诿扯皮现象,提升工作效率。
试运行经理作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主要职责是全面策划、组织并实施试运行各项工作。他应当根据合同条款,主导或协助发包人制定详细的试运行方案,合理配置所需技术力量,调配人力资源,调动各种资源,确保各项任务能按计划推进。
综上所述,工程总承包方在试运行阶段承担着统筹协调、技术保障与执行监管等多重角色。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细化任务分解、强化执行力与风险管理,才能真正推动工程顺利完成试运行,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时交付使用。
科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考点: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