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卷一>国际法

国家司法考试国际法经典试题解析(二)

来源:233网校 2010年2月17日
  7.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卷一单选第29题)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答案:D
  提示:本题考点是国家——领土取得方式——时效;注意:国际法上不承认时效。
  解析:国际法上领土的取得方式
  国际法上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中尽管有些已经不为现代国际法所承认,但它对解决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仍然意义重大,所以应当了解和掌握,尤其应注意各种方式所适用的条件,若条件不具备,则不能发生领土取得的法律效果。
  本题中,案例里突出强调了“40年”,“未采取武力收复”等,表面上似乎符合了时效取得的要件,但千万不能疏忽题目中所透露的其他信息,诸如“至今一直主张”,“不断抗议”,从这些字眼判断出乙国的占领未能满足“不受干扰的”这一要件,所以不能实现领土取得的法律效果。大家也可联想到我国的台湾问题,尽管有国际上和台独分子的阻挠和叫嚣,我国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台湾的国际法地位不会得到国际法上的认可。国际法上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共有五种,分别是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每一种均有其适用条件,本题旨在结合案例考查考生对时效这种领土取得方式条件的理解和判断。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本题答案为D项。
  8.关于1993年6月成立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下列选项中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2003年卷一单选第18题)
  A.它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B.它是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的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
  C.它是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D.它是联合国国际法院下属的刑事法庭
  答案:B
  提示:本题考点是联合国前南法庭、卢旺达法庭都是同一性质的,都是临时性的法庭;国际刑事法院——常设的。
  解析:前南国际法庭的法律地位
  根据安理会第827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作为安理会的一个具有司法性质的附属机关,该法庭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它设立的初衷只是处理前南斯拉夫境内发生的大规模的侵犯人权的问题。在处理完前南问题以后,该机构即会解散,并且该机构与国际法院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国际司法机构。由此可见,A、C、D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另外,需要了解的一点是: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的设立与通常的国际性质的法庭设立不同,它不是依据条约而是依据安理会的决议设立的,与它相似的还有联合国卢旺达国际法庭。
  9.甲国政府与乙国“绿宝”公司在乙国订立了一项环保开发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绿宝”公司以甲国政府没有及时按照合同支付有关款项为由诉至乙国法院,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阐述了甲国一贯坚持的绝对豁免主义立场。如果乙国是采取相对豁免主义的国家,根据目前的国际法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3年卷一多选第57题)
  A.甲国政府订立上述合同行为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已构成对其国家豁免权的放弃,乙国法院可以管辖
  B.甲国政府派代表向法院作出说明,这一事实不意味着甲国已放弃在此诉讼中的国家豁免权
  C.即使甲国在其他案件上曾经接受过乙国法院的管辖,也不能意味着,乙国法院在此案中当然地可以管辖
  D.乙国法院作出缺席判决后,甲国要求乙国宣布该判决无效。甲国这一行为表明,甲国此前已接受了乙国法院的管辖
  答案:B、C
  提示:本题考点是国际法主体——国家——国家主权豁免
  联系: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特征;哪些行为构成豁免,哪些行为构成明示豁免,哪些行为构成默示豁免,哪些行为不构成默示豁免。4种行为构成默示豁免,3种行为不构成默示豁免。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主义“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
  解析:国家主权豁免
  国家享有国家主权豁免,国家主权豁免有绝对豁免和相对豁免主义两种立场;前者是指国家的行为及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包括:(1)一国不对他国的国家行为和财产进行管辖;(2)一国的国内法院未经外国同意,不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被告或外国国家行为作为诉由的诉讼,也不对外国国家的代表或国家财产采取司法执行的措施。后者则认为国家的商业行为不应享有豁免权。由于甲国坚持绝对豁免主义立场,故A项表述错误。国家豁免权可以放弃,放弃的方式一为明示,二为默示。明示即国家通过条约、合同等正式文件或声明,事先或事后以明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豁免权的放弃;默示方式则是通过向外国法院提起诉讼,正式出庭应诉,提起反诉或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特定诉讼等积极行为表明放弃豁免。故此,D项不构成国家豁免权的放弃,故表述错误,B、C当选。
  10.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  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2002年卷一单选第15题)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答案:C
  提示:本题考点是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家的继承——条约事项的继承——人身性条约不予继承,非人身性条约予以继承。
  解析:条约的国家继承
  条约继承的实质是在领土发生变更时,被继承国的条约对于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按照国际法,与国际法主体资格相联系的所谓“人身条约”,例如政治性的同盟条约,共同防御条约、和平友好条约等一般不予继承,而处理与所涉领土有关事务的所谓“非人身条约”,即“处置条约”,如有关边界划分、河流使用、水利灌溉、铁路交通,中立化等问题的条约,一般应当继承。结合本题案情,A、B、D项属于“非人身”的“处置条约”显然都是要继承的,只有C项属政治性人身性条约可以不予继承。故本题答案为C项。
  11.甲乙两国是陆地邻国。甲国边防人员在例行巡逻时,发现本国一些牧民将一座界碑擅自移动,将另一座界碑毁坏。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那些判断是正确的?(2002年卷一多选第56题)
  A.甲国巡逻人员应将被移动的界碑移回到甲国认定的界碑原处
  B.如本国的肇事者逃过边界,甲国巡逻人员可以进入乙国追拿这些肇事者
  C.甲国有义务惩办这些擅移界碑的本国牧民
  D.甲国应尽速通知乙国,并在甲乙两国代表都在场的情况下将界碑恢复原状
  答案:C、D
  提示:本题考点是国际法上的空间——领陆——边境制度——界标的维护。
  解析:边境制度、界标的维护
  边境制度包括:边界标志的维护、边界资源的利用、边境居民的交往、边界事件的处理等。在界标维护方面,相邻两国负有共同责任,双方都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界标被移动、损坏或者灭失。若一方发现出现上述情况,应尽速通知另一方,在双方代表都在场的情况下修复或重建界标,而不可单方将界标移回原处。同时国家有责任对移动、损坏、毁灭界标的本国肇事者给予严厉惩罚。所以,结合本题案情,C、D两项是正确的,B项甲国巡逻人员无权进入邻国境内抓捕肇事者,A项则明显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D项。
  12.甲国和乙国合并成为丙国,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丙国政府应该继承的债务?(2000年卷一多选第61题)
  A.甲国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B.甲国政府关于甲国南方省水利项目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C.乙国北方省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D.乙国东方公司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答案:A、B
  提示:本题考点是继承——债务的继承。
  回忆:国债、地方化债务、地方债务;前两者统称国家债务,不是恶债的情况下是要继承的。
  解析:政府债务的继承
  在国际关系中,从国家继承的角度可将债务分成三类:一是国债,指整个国家所负的债务;二是地方化债务,指由国家承担的用于地方的债务;三是地方债务,指用于地方且由地方当局承担的债务。依国际法,国家债务包括国债和地方化债务。
  本题中,A、B项分属国债和地方化债务,C项属于地方债务,而D项则是普通的民事债务,丙国政府应继承A、B项的债务。故本题答案为A、B项。

相关推荐:

司法备考《国际法》复习之国际法主体

国家司法考试国际法经典试题解析(一)

司法备考《国际法》复习之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

更多推荐:

司法考试在线考试系统,海量题库!

2010年司法考试远程辅导,热招中!

相关阅读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