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社会工作者 > 历年真题 > 初级综合能力真题

2025年社工考试《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真题答案(完整版)

来源:233网校 2025-06-22 00:54:02

21、装企业部分员工因产业转型需要转岗,为帮助他们顺利转岗,社会工作者小于准备开展小型服务、小乔在筛选参与者时,聚焦于那些需要转岗的员工。上述小于筛选小组组员的要件是()

A.对某些问题的认识

B.共同或相似的问题

C.共同的兴趣和愿望

D.对参加小组的要求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目中明确提到,社会工作者小于聚焦于“需要转岗的员工,即这些员工面临相同的职业转型问题。因此,筛选小组组员的核心要件是成员具有共同或相似的问题(选项B)。

22、社会工作者为大学新生开设“开启新程”成长小组。在邀请组员讨论大学生活规划时,组员小赵和小丁发生争执:小赵认为应当注重学业,增长知识。小丁则认为应当积极参与学生会和社团工作,锻炼实践能力。面对此情景,社会工作者最适宜的做法是()

A.打断小丁和小赵的争论,请组员小王分享大学生活规划

B.保持沉默,等待小丁和小赵自行停止争论

C.分享自己的经历,供小丁和小赵参考借鉴

D.引导小丁和小赵理解、接纳各自想法背后的价值观差异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通过引导组员剖析分歧背后的价值观(如小赵重视知识积累,小丁重视能力提升),帮助双方认识到两种选择的合理性,促进相互接纳,既化解了冲突,又深化了小组讨论的深度,符合 “尊重多元价值观” 和 “促进自我探索” 的小组工作目标。

23、根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

A.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D.村(居)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确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受理、初审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工作。而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和拨付等工作,不负责审核确认。

24、为加深对社区的了解,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小梅主动到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与跳广场舞、下棋、健身和遛狗的居民话家常,小梅进入社区的方式是()

A.主办社区活动

B.介入社区事务

C.积极参与社区节假日活动

D.经常出现在社区居民当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进入社区的方式有五种:1.积极参与社区重要活动;2. 主办社区活动;3. 积极介入社区事务;4. 经常出现在社区居民之中;5. 报道社区活动。

25、社会工作者小王在某村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时,了解到留守儿童小美平时缺少父母陪伴和管教、性格内向、脾气暴躁,手腕上还有割伤,根据社会工作服务中伦理原则的决定顺序,小王应优先采取的行动是()

A.联系学校老师加强小美的学业铺导

B.建议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C.为小美向乡政府申请困境儿童补贴

D.评结小美自伤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决定顺序中,“保护生命” 原则优先于其他伦理原则。

26、企业为了赶上某商业项目交付工期,要求乙部门在工作日集体加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加班安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企业可以安排每日不超过4小时加班

B.甲企业可以安排乙部门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加班,但加班工资在原基础上翻倍

C.甲企业需要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工资报酬

D.加班工资可以以内部消费券的形式结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1 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 3 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 36 小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 的工资报酬

27、社区工作者正在进行新入住居民的走访工作,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帮助其尽快融入社区。在与居民接触时,下列社区工作者的表述中,最符合”展开话题”技巧的是()

A.“您最近睡眠怎么样?有遇到什么烦心事吗?

B.“您家里的花养得真好,您的秘诀是什么?"

C.“您能不能跟我讲讲您人生中最自豪的事情?

D.“您家马上要吃饭了,您说说还有什么期待?”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展开话题。在取得居民同意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迅速进入热身阶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居民放松,因此这时候要避免直接问一些敏感的话题,而是要提一些较普通、容易回答的问题也可以用周围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展开话题。 如谈论正在做功课的子女的情况,称赞居民家里家居布置、清洁等,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社会工作者应把谈话维持在居民可以了解的水平上双方对话的层次也可随着情境和兴趣逐步提升。

B选项通过称赞居民家中的花草,并询问其养护的秘诀,能够迅速拉近与居民的关系,同时避免直接问一些敏感或私人的问题。这样的对话方式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进一步的交流。

A.“您最近睡眠怎么样?有遇到什么烦心事吗?” 这个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可能会让居民感到不适。

C.“您能不能跟我讲讲您人生中最自豪的事情?” 这个问题虽然可以展开话题,但可能过于深入,不适合初次接触。

D.“您家马上要吃饭了,您说说还有什么期待?” 这个问题显得有些突兀,不太适合初次接触时使用。因此,最符合“展开话题”技巧的是 B 选项。

28、某街道组织的养老服务规划的研讨会上,一个学者指出,虽然给老人配备了床位和养老设施,但还达不到规定的数量和要求。根据社区需求类型,这一学者的提出的需求是指()

A.规范性需求

B.表达性需求

C.感觉性需求

D.比较性需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规范型需要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规定或规范,所指出的特定需要标准。如民政部颁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规定,每个街道都要建有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服务中心,同时规定了社区服务中心应配备的服务项目。当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不符合规定时,就存在规范型需要。

感觉型需要,当个人被问及是否需要某一特定服务并作出回应时,其反应就是感觉型需要。这是假定从个人受访的自我陈述中可以反映出个人期望的需求和想要的服务。

当个人把自身的感觉型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型需要。表达型需要主要反映了对社会服务数量上的需求,但不一定表示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意。

这种与其他个人或社区比较而产生的需要称为比较型需要。比较型需要可以由居民提出,也可由专家提出。

结合题意“一个学者指出,虽然给老人配备了床位和养老设施,但还达不到规定的数量和要求。”该需要属于规范型需要。

29、关于个案研究优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研究资料相对容易处理并便于比较分析

B.个案研究能够有效排除影响结果的环境因素

C.个案研究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D.个案研究有利于将研究发现推论至其他研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个案研究通过深度剖析单个对象的独特情况(如问题成因、资源条件),能精准定位需求,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如个性化干预计划),尤其适用于复杂或特殊案例。

30、社会工作者小何正为乳腺癌患者开设支持小组,在组员分享环节,王阿姨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确诊后的心路历程,占用了大量时同,导致其他组员没机会发言,为此,小何说:“王阿姨的分享很有价值,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现在也听听其他人的经验吧!”上述小何的回应,运用的技巧是()

A.中立

B.鼓励

C.澄清

D.限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限制:当一些小组组员垄断小组讨论时,或当组员的发言太抽象时,或当小组讨论脱离主题范围时,社会工作者要采取限制的手段来处理小组或小组组员的行为。这里的限制手段包括:社会工作者用“是不是”的言辞问询其他善于发言的组员或者其他未发言的组员;及时切断话题,给予适时的打岔;也可以限定发言时间,或者调整发言的次序。

题目中,王阿姨的发言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其他组员没有机会发言,小何通过说“王阿姨的分享很有价值,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现在也听听其他人的经验吧!”这种方式来限制王阿姨的发言时间,让其他组员有机会发言。

故答案为D。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