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机构养老的优点和不足,建议他们实地考察后再做选择。上述老陈的做法,最能反映出的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价值观实践原则是()。
A.独特性
B.非批判
C.相信人能改变
D.当事人自决
42、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主要是学龄儿童课后托管服务。机构利用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提供的免费社区公共空间,在社区内招募培训全职妈妈,以成本价格收费,为社区内有需求的家庭提供课后托管服务。根据上述服务内容,该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低偿服务
B.政府购买
C.社会捐助
D.政府奖励
43、针对近期电信诈骗类案件频发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小陈联合派出所和周边银行网点开展预防诈骗活动,在社区张贴警示标语,发放反诈骗宣传手册,并针对常见的养老诈骗,保险诈骗等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提高社区居民反诈能力,从地区发展模式看,上述工作中,小陈主要运用的实施策略是()。
A.社区教育
B.促进交流
C.团结邻里
D.发展资源
44、关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定量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B.定性研究将研究对象视为外人
C.定量研究的研究内容可因时因地调整
D.定性研究有助于发现研究问题的特殊性
【所属章节考点】第八章第二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关于调解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解协议书由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印章即可生效
B.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可以视情况进行调解更改
C.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后就调解协议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不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可以再次申请调解
B选项错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C选项正确,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 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 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选项错误,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 一方当事人拒绝 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 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 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6、关于人类需要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不再存在
B.ERG 理论认为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降低
C.中介需要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和自主性两个方面
D.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能够影响个人的自主性
当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退而求其次。
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人的自主的产 品、服务、活动和关系的特性。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和自主两个方面。
47、在社会策划模式中,“界定和分析问题”是重要的实施策略之一。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这一策略的是()
A.调查社区电动车乱停乱放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B.掌握方案实施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状况
C.确定未来工作方向并预估所要回应的期待
D.运用社会指标法衡量社区存在的服务要求
48、社会工作者小张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小组服务,在某次小组活动中,小张对组员……
“为了让彼此更快熟悉,我们先来做一个职业拼图的游戏。每个人写下自己工……
的关键词,然后我们来匹配这些关键词的主人,并互相介绍工作内容。”小张……
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小组工作的()
A.准备阶段
B.开始阶段
C.转折阶段
D.成熟阶段
49、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人在机构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与同事协议和向公众交代等工作内容,属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作中的()
A.授权
B.协调
C.沟通
D.控制
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在沟通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与同事协调、向公众交代等。对上沟通,要主动积极,保持职业化和专业性,了解机构管理层的需求。平级沟通,要追求双赢,阐明共同利益。对下沟通,要及时跟进,多动情、少讲理、坦率具体,避免下属建立心理防御,平时要注意想于人先、走于人前。
【所属章节考点】第七章第三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
50、张大爷最近被确诊为认知障碍,需要服务药物,但家人发现他总是偷偷把药扔掉,怎么劝他都不听,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杨求助。小杨在为张大爷提供个案服务时,没有指责他不服药的行为,而是倾听他的想法,了解到他不愿服药的真实原因是害怕别人笑话他成了“老糊涂”。从个案工作维持专业合作关系的角度看,上述小杨的做法,秉持的原则是()
A.民主平等
B.保密
C.当事人自决
D.接纳
(1)接纳。无论服务对象面临什么问题,社会工作者都愿意理解服务对象,不是关 注服务对象的问题,而是关心问题背后服务对象的发展要求。
(2)无条件关怀。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评价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的 价值,并且相信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3)真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对自己的感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愿意 与服务对象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