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救助和保护儿童

救助和保护儿童

救助和保护儿童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救助和保护儿童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孙江涛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救助和保护儿童
所属版本:2025

救助和保护儿童介绍

1、儿童收养服务
(1)儿童收养问题
送养儿童信息发布、收养人/收养家庭招募、评估、培训、适配、办手续、送养儿童、收养后跟踪、评估结案
2、家庭寄养服务
寄养家庭的招募、筛选合格家庭、评估申请合格家庭、寄养家庭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儿童家庭寄养跟踪和评估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
3、机构类家庭养育服务
机构类家庭是指在儿童福利机构内,通过招募自然夫妇充当父母角色,配置3名以上儿童,入住与社会居住小区中一样的单元房,形成一个“类似”家庭的儿童照料方式。
4、机构集体养育服务
也被称为集体养育,或者院舍养育。它是将家庭监护缺失儿童集中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由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看护的一种照料模式。
5、贯穿四种替代育儿模式的社会工作服务辨析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18

救助和保护儿童考点试题

多选题 1.根据我国儿童救助和保护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儿童安置服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类家庭养育模式中儿童的监护权由类家庭承担
B . 院舍养育在替代养育模式中更适宜儿童的成长
C . 家庭寄养的跟踪服务到儿童离开寄养家庭为止
D . 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可提供儿童收养服务
E . 临时寄养可为被收养儿童提供过渡性养育服务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家庭寄养服务的细节与儿童收养服务的细节比较接近,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家庭寄养可以分为临时寄养和永久寄养两大类。前者多是为被收养或者能够回归原生家庭的儿童提供的过渡性养育服务,后者是为有不同程度身心障碍儿童成年之前提供的养育服务。因此,帮助家长了解寄养儿童的特殊需求和掌握特殊的照料技能等服务主题贯穿整个家庭寄养服务过程。二是收养服务的跟踪支持有一定的时限,家庭寄养的跟踪服务则以儿童离开寄养家庭为准。除去寄养转收养或者其他意外事故,一般家庭寄养服务结案的时间为寄养儿童年满18周岁之时。故本题选择CDE。

多选题 2.家庭寄养的服务环节包括( )。
A . 寄养家庭的招募
B . 寄养家庭培训
C . 儿童寄养家庭适配
D . 办理收养手续
E . 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家庭寄养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为永久或者临时失去了家庭监护儿童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并完成寄养安置的服务过程。
服务环节包括:寄养家庭招募(A选项)→筛选合格家庭→评审合格家庭→寄养家庭培训(B选项)→儿童寄养家庭适配(C选项)→寄养监督与支持→寄养结案(E选项)。
故选ABCE。
D选项错误,属于收养服务的程序。

多选题 3.玲玲12岁,三年前随父母来到城里,父母忙于打工维持生计,基本上无暇照料玲玲及其妹妹的生活与学习。某日,玲玲在租借的房屋内做功课,受到邻居的性侵害和威胁,玲玲变得惊恐不安,不肯出门,母亲发现后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玲玲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进行辅导的主题应包括()
A . 了解受害经历,安抚稳定情绪
B . 协助进行身体检查、取证与治疗
C . 联系相关部门,协同保护服务对象
D . 制裁施暴者,教育群众
E .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选项正确,性侵害事件会导致受害者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如惊恐、退缩),社会工作者需首先通过同理心沟通了解事件经过,运用危机干预技巧(如情绪疏导、安全感重建)缓解玲玲的恐惧情绪,为后续干预奠定基础。
B选项正确,性侵害案件需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如创伤鉴定、性病筛查)和证据固定,这是司法程序和医疗救助的必要环节。社会工作者应协助玲玲及其家人联系医院、警方,确保受害者获得生理与法律层面的支持。
C选项正确,玲玲的处境涉及家庭照料缺失、社区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联动公安(处理施暴者)、妇联(保护儿童权益)、社区居委会(改善居住环境)等部门,形成保护性网络,避免二次伤害。
E选项正确,性侵害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具有持续性(如创伤后应激障碍),需通过个案辅导(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玲玲重建安全感;同时,链接亲属、学校、公益组织等支持资源,弥补家庭照料不足,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D选项错误,“制裁施暴者” 属于司法机关(如公安机关、法院)的职权,社会工作者无执法权,只能协助收集证据、推动司法程序,而非直接实施制裁。“教育群众” 属于社区预防层面的工作,而玲玲当前的核心需求是危机干预与个体保护,该选项不符合紧急介入的优先级。
故选ABCE。

单选题 4.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儿童福利机构的 4 名孤儿招募了一对夫妇作为 “类家庭” 父母,并安排他们入住机构附近小区的单元房。小李在后续服务中定期入户走访,协助 “父母”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并组织他们参与社区亲子活动。小李的服务属于 “类家庭” 养育服务中的(  )。
A . “类家庭” 父母招募
B . 儿童与 “父母” 适配
C . “类家庭” 跟进服务
D . 自然社区 “类家庭” 服务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机构类家庭是指在儿童福利机构内,通过招募自然夫妇充当父母角色,配置3名以上儿童,入住与社会居住小区中一样的单元房,形成一个“类似”家庭的儿童照料方式。它的服务程序如下:“类家庭”父母招募,筛选合格父母,面试评审合格父母,“类家庭”父母培训,儿童与“父母”适配,“类家庭”跟进服务,“类家庭”结案
C选项正确。根据题干描述,“类家庭” 服务程序包括 “跟进服务”,即对 “类家庭” 父母和儿童提供持续支持,解决实际照料中的问题。案例中入户走访、协助处理情绪问题等均属于跟进服务的内容。
A选项错误,招募环节侧重筛选和评审父母人选,案例中已完成招募,进入后续服务阶段。
B选项错误,适配环节指通过评估促进儿童与 “父母” 的角色适应,案例中未提及 “匹配评估” 等行为,而是聚焦于后续支持。
D选项错误,该选项属于 “类家庭” 模式的类型(设置在自然社区中),而题干问的是 “服务步骤”。案例中虽入住小区单元房,但服务步骤仍属于 “跟进服务” 范畴,而非模式类型。
故选C选项。

单选题 5.儿童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小陈根据相关规定,为孤儿小宇选择合适的收养家庭。 送养信息发布后,小陈从提交申请的家庭中筛选出3个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和家庭评估。根据儿童收养服务程序的要求,小陈接下来应该()。
A . 对潜在收养家庭进行培训
B . 与收养家庭签订正式收养协议
C . 为收养家庭办理收养手续
D . 为小宇和拟收养家庭进行适配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我国目前能够提供儿童收养服务的机构为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儿童收养服务包括如下一系列的服务环节和程序
1.送养儿童信息发布
2.收养人/收养家庭招募
3.收养人/收养家庭评估
4.收养人/收养家庭培训(A选项正确)
5.送养儿童与收养人/收养家庭适配(D选项错误)
6.办理收养手续(C选项错误)
7.送养儿童进入收养家庭
8.收养后跟踪回访
9.评估结案。
A选项正确,对潜在收养家庭评估之后的工作是开展培训。
B选项错误,签订收养协议不是必须的程序,办理收养登记才是必须的程序。

大咖讲解:救助和保护儿童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使儿童得到基本的养育和照料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理念和知识
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1)亲职辅导:采用个别辅导、家长自助小组和亲子互动团体等方式提高亲职能力。
(2)婚姻辅导:为有儿童的夫妻开展,针对儿童成长产生了影响的婚姻问题;目的是为儿童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家庭辅导:为有儿童的家庭开展,儿童是其中一员;目的是解决对儿童产生了影响的家庭关系,改善其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环境。
(4)亲子关系辅导:消除父母和子女间的矛盾和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实现良性互动。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儿童问题服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

高频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1、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
链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1)亲职教育:跟踪辅导,纠正不当教养理念和行为,改善亲职状况。
(2)课后服务:所有为补充父母或儿童主要照顾者时间和精力不足而提供的托管服务。
高频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整体流程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整体流程
1、社区儿童福利服务和儿童保护预防服务
2、儿童保护的发现报告和伤害评估服务
3、失依儿童的替代照料和康复回归服务
4、“三合一”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整体流程

高频

传播理念和知识

传播理念和知识
(1)母婴保健的知识传播和服务: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服务;
(2)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
(3)幼儿早教
(4)科学育儿

高频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1)亲职辅导:以父母为对象,采用个案辅导、家长自助小组和亲子互动团体等方式;
(2)婚姻辅导:侧重对有儿童的夫妻进行辅导,减少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3)家庭辅导:针对有儿童的家庭,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4)亲子关系辅导:以父母和子女为对象,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高频

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1)儿童问题辅导:儿童自身问题、与他人交际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心障碍的康复与治疗问题;
(2)儿童的娱乐和休闲:户外球类、室内球类、购物、旅行、登山、看电影、阅读、同伴聊天等方式;
(3)儿童的社会化引导:包括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